朱允炆到底没有跑的话 朱棣最后还敢杀他吗
中文名:朱棣(1360~1424)别称:明成祖,永乐大帝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占领安南,五征漠北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庙号: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年号:永乐 陵墓:长陵前任:朱允炆(明惠宗)继任:朱高炽(明仁宗)
中文名:朱允炆(公元1377年~?)别称:建文帝、明惠宗、明惠帝国籍: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京师(今南京)出生日期:1377年12月5日(洪武十年)逝世日期:不详主要成就:建文新政平定叛乱、改革法制实行削藩在位时间: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庙号:惠宗谥号:让皇帝、惠皇帝年号:建文前任:朱元璋(明太祖)继任:朱棣(明成祖)
对朱允炆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古史亭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文帝朱允炆不逃跑,燕王朱棣敢不敢杀他?
这个问题,不应该说“敢不敢杀他”,而应该说“敢不敢不杀他”——一字之差,却是不同的效果。
朱棣造反,和历史上很多造反一样,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当然,也和历史上的很多造反一样,这不过是个旗号:叛军不会相信,天子也不会相信的。
所以,当朱棣带着兵马、冲进皇宫、与建文帝面对面的时候,想杀一两个“君侧”的替罪羊,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你当天子我做藩王、恢复到起兵之前的状态,这种可能性是根本不存在的。
既然不可能恢复原状,就只有两种可能性了:要么杀掉建文帝,像对隋炀帝那样;要么废掉建文帝却不杀他,像对汉献帝那样。你非要说有第三种可能,就是唐公李渊立杨侑为傀儡皇帝、自己掌握大权。但这只是暂时措施,过不了多久就会转化为前面两种可能,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建文帝的下场,会是隋炀帝呢,还是汉献帝呢?这不是取决于朱棣的性格特别,更不是由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的叔侄感情来决定的,而是由局势决定的。
曹丕篡汉,废掉汉献帝,却没有杀他。因为汉献帝从继位以来,就是傀儡,自己的实力无限接近于零。被废以后,他除了肉体上的存活之外,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政治势力,不可能对曹魏的统治形成威胁。
同时,曹魏之外,还有蜀吴两国。留着汉献帝不杀,甚至优待他,可以形成政治影响:看,我们曹家是优待俘虏的,你们可以放心投降,不要负隅反抗了。
没有威胁,还有好处,这是汉献帝不被杀的原因。而隋炀帝,做了几十年实实在在、大权在握的统治者,反对他的当然很多,支持他、对他忠诚心的人,也不在少数。如果留着他,很难保护他不会“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那么,建文帝当时,是怎样的情况呢?
建文帝是名正言顺的皇帝,朱棣只是众多藩王中的一个。朱棣攻到南京的时候,并没有把全国版图纳入囊中。别说全国了,就是南京城里、朝廷之中,也有大量忠心于建文帝、把朱棣视为乱臣叛臣的——几年以后,朱棣迁都,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南京的反对势力。
如果不杀建文帝,可能、很可能、几乎一定,他会纠结人马反对朱棣。你就是把他囚禁起来,也没办法杜绝像大刀王五营救谭嗣同之类的事件发生。这样一来,朱棣不管是做皇帝,还是做摄政王,都会像坐在火山口上一样,威胁重重,坐立不安了。
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朱棣就一定得杀掉建文帝。
当朱棣带着大军冲进皇宫的那一刻,从朱棣从北京起兵的时候起,这一对叔侄就已经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