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刘伯温受到帝王猜忌时,马皇后是如何解救他的?
中文名:孝慈高皇后马氏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归德府宿州 出生日期:元至顺三年(西元1332年) 逝世日期:洪武十五年(西元1382年) 职业:皇后 主要成就:规劝朱元璋减免刑罚 配偶: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谥号:孝慈高皇后 陵寝:明孝陵
中文名:刘基(1311年~1375年)别称:刘伯温、刘青田、刘文成、刘诚意字号:字伯温国籍:大明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文成南田镇武阳村(旧属青田)出生日期:1311年7月1日(辛亥年)逝世日期:1375年5月16日职业: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等主要成就:明朝开国元勋,明朝开国元勋,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代表作品:《诚意伯文集》、《卖柑者言》等爵位:诚意伯谥号:文成
自古君王多疑者居多,身在高位,自然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猜忌之心渐起。古史亭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在现代社会里,很多有网友都特别喜欢玩各种谐音梗,比如:“问:愚公移山的时候,喜欢唱什么歌?答:移山移山,亮晶晶!”等等诸如此类!
事实上在古代社会里,也存在着许多的谐音梗,比如大脚马皇后就曾经机智地利用谐音梗,将开国功臣之一的刘伯温,从朱元璋的屠刀下救了下来!
刘伯温是明朝初年的三大文人之一,为朱元璋在平定张士诚、陈友谅等重大战役中出谋划策,朱元璋多次将其赞誉为“吾之子房!”在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
然而作为一个功勋卓著的开国大臣,他也时常要受到朱元璋的猜忌!
在建国之后,朱元璋看在刘伯温饱读诗书,在朝中无人能比的情况下,让他去给太子朱标当老师,希望能够将其培养成为一代明君,对此刘伯温也是欣然接受了!
就这样,刘伯温专心致志地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太子朱标。然而即便是刘伯温本人亲自在教,朱元璋也是放心不下,每天太子学习结束,无论政事再忙,他都会跑过去询问近日的学习情况,以及老师刘伯温在这一天里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等!
有一天晚上,刘伯温带着太子朱标出去外面散步,突然看到有一个农夫把一头黑乎乎的动物给宰杀了,在深宫里长大的朱标没见过这玩意,便询问周围的刘伯温称:“他们在干什么?”
刘伯温应道:“他们在杀猪!”
太子朱标继续询问道:“他们为什么要杀猪啊?”
刘伯温道:“杀猪自然是为了吃他们的肉啊!”
太子朱标继续问道:“是猪就要被杀吗?”
刘伯温不放在心上,随口应道:“通常情况,只杀大猪,不杀小猪!”
当天晚上,太子朱标同刘伯温的这段对话就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心想,“猪”与“朱”是同音,他们所说的只杀“大猪”,不杀“小猪”,是不是暗戳戳地指着他老人家呢?
由此,朱元璋对刘伯温产生了杀心,但只是苦于找不到一个很好的理由去刀了他,这件事也被大脚马皇后给获悉了,她心里清楚刘伯温是无辜,但她又不知道如何让朱元璋打消疑心!
于是乎,机智的马皇后便想出了一招,让太监偷偷地送了一份礼物给刘伯温。刘伯温打开一看,发现里面只是装了一枚枣和一颗桃!
刘伯温也是一个文化人,他一下子就明白了马皇后的用意,“枣桃”的谐音不就是“早逃”吗?
这分明就是马皇后在提醒他早点逃跑,以免遭受杀身之祸!由此,刘伯温立马连夜带着家人逃离了京城,躲掉了朱元璋的屠刀!
这个故事很明显来自民间的各种趣闻,所以大家也就听听罢了,可信度不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