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看到战役对人类造成的空前浩劫,出于对战役的反省,以今后阻止战役再次爆发为目的,美国提议成立“国际联盟”。美国希望通过该国际组织,一要减少武器数量,二想通过条约的形式,以加入国国家名义确认各签字国之间的相互保证以及承诺,平息国际纠纷。
在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凡尔赛和平会议”上,美国率先提出了上述建议,但美国的理想首先遭碰到日本的抵挡。日本威胁美国:假如美国拒绝承认将中国山东的、原属德国的利权转让给日本,日本就拒绝加入“国际联盟”。美国总统威尔逊为了保住“国际联盟”得以成立,最终向日本屈服。后《凡尔赛条约》签署,但中国拒绝签字,美国国会也拒绝批准。至此,“国际联盟”尽管成立了,但美国作为最初倡议国却最终成为了一个局外旁观者。
一战之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不甘心自己对国际事务只是一个局外人,美国要继承推动自己的理想。1921年底,美国召集“华盛顿会议”,美、英、法、日四国参加,会后签署了《四国条约》,该条约主要终止了《日英同盟》,使日本今后无法再以《日英同盟》成员国为借口发动战役。
1922年初再召集“九国会议”,会后签署了《九国公约》,与会国共同保证在中国机会均等,维护中国的门户开放。这是针对日、俄战役前,日本允许战后要让中国东北对国际开放、实施国际共管。虽然日、俄战役后将朝鲜作为“牺牲”给了日本,但日本仍将美国等国家关在中国东北之外,一战后美国希望用向全世界昭示的方式,保证今后不在中国发生独占。
1927年4月,法国外交部长白里安为纪念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0周年,向美国提出缔结放弃战役的条约,法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德国重新武装,以此支持国际联盟及建立集体安全保障体系,美国对日本在太平洋以及中国使用武力不安,主张此条约不应仅限于美、法两国,因此力邀日本及其他国家,美国国务卿凯洛格拟定了一个包括三条内容的草案。该条约的首要内容是视战役为罪恶,其次,不答应用武力手段解决国家间的冲突,防止个别好战分子将众多国民拖入战役。后共有十五个国家签署了《非战公约》。
在美国的牵头、推动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终于建立起来了,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保证经济发展,公平竞争,美国能用的手段、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
但是,保证白纸黑字的“国际公约”能够发挥效用的前提是:签字国家必须具有高度的道德约束意识及责任感,可对日本来说,不但要找条约的空子钻,而且只将这些条约视为约束他国,保证自己偷偷积累力量的纸片。《非战公约》草案于1928年向日本提出,可日本在审议期间,一边对条约中“不能以人民的名义发动战役”挑刺,一边于1928年5月出兵中国山东济南(造成6000多中国军民的死伤,2600万元的财产损失,而日本军人仅死亡25人),6月4日再将张作霖炸死。
日本在1929年8月签署该条约之前,在国会审议《非战公约》时就发现:条约存在没有对受到攻击之后的“自卫”进行规定的漏洞。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军人发动了精心策划已久的“九一八事件”。这次军事行动属于对国际公约的重大挑战,日本不但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还于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这个“远东的巴黎”再制造“一、二八事件”。日本将这个国际大都会当成皇军的“靶场”,用军舰上起飞的飞机轰炸,大炮炮击;海军陆战队登陆,接着陆军加入,大量中国平民死伤的同时,大量财产也化为灰烬。在国际社会的谴责下日本最终撤军,但对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日本根本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