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日本人为什么要将朴槿惠比作朝鲜末代皇后闵妃

  在韩国总统朴槿惠出席中国9·3阅兵活动前夕,8月31日,日本《产经新闻》网络版刊登专栏文章,批评朴槿惠出席中国阅兵仪式是小国侍奉大国以保存自身的“事大主义”行为,并将朴槿惠比喻为被日本人暗杀的朝鲜王朝末代皇后——明成皇后。明成皇后在世时被称为闵妃,日本人为什么要将朴槿惠比作闵妃?闵妃的命运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闵妃的本名叫闵兹映(也有说闵紫英或闵贞镐),1851年(哲宗二年)阴历九月二十五日生于朝鲜京畿道骊州郡近东面蟾乐里,是佥正闵致禄的女儿。1866年(高宗三年)被册封为朝鲜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史称闵妃,行嘉礼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的云岘宫。明成皇后生前并不是“皇后”,因当时朝鲜是大清帝国的属国,藩属国君主的正妻只能称“妃”。1895年1月,当时高宗的称号晋升为“大君主”,王妃也随之升为“王后”。1897年,高宗李熙改国号称“大韩帝国”,自称皇帝,追谥闵妃为“孝慈元圣正化合天明成皇后”,故现今韩国史学家多称她为明成皇后。

  闵妃是19世纪末朝鲜的实际统治者,骊兴闵氏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当时朝鲜高宗的生父兴宣大院君李应摄政,一味采取闭关锁国路线。而后闵妃鼓励高宗采取开化政策并引入日本势力,在朝野扶植亲信,推举亲族出任要职,排斥大院君势力。闵妃与大院君两派互斗不断,导致党争激烈,政权更迭频繁。闵妃在与大院君争权的过程之中与亲日的开化派势力渐行渐远,并熟悉到了日本侵朝的本质,故偏向亲华,多次利用清朝势力扫除政敌以求巩固政权。

  至1894年甲午战役爆发,日本战胜中国之后,遭亲日开化派夺权而失势的闵妃欲转与俄罗斯合作来对抗日本,因而引发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按干支纪年为乙未年)10月8日的“乙未事变”,日本驻朝公使三浦梧楼亲自策划了代号为“狐狩”的刺杀行动,指挥日本浪人及乱军入侵景福宫,于乾清宫弑杀闵妃,焚毁其遗体,并胁迫高宗将她贬为庶人。

  闵妃只活了44岁,生在儒教立国的李氏王朝,在男人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封建时代,她能运用自己的才智和谋略,在汹涌的政潮中击败政治强人大院君,控制夫君高宗,在风雨飘摇的王朝末期主政20余载,成为事实上的女王,从某种角度看,她或可称为一代女杰。由于闵妃早期主张开放政策,后期力抗日本并身死殉难,故深受后世韩国人民的尊崇和敬仰,有人称她为“伟大的铁女子”。闵妃的命运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启示之一,闵妃生活的那个时代已处封建末期,当时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延续2000年以中国为中央的东亚朝贡国际体系在西方势力的冲击下正处于崩溃瓦解之中,而朝鲜正处于这个大变局的漩涡中间。闵妃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弄权者,无法抵抗西势东渐和海洋势力日本在东亚的扩张,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注定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