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命丧萨拉热窝,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同时代的传记作家认为,尽管引发了世界大战,这位皇储却不是“战役贩子”,他计划在巴尔干进行改革;而在不少历史学家眼中,皇储给人的印象则是“脾气急躁”、酷爱打猎,据说他总计打死了274889头动物。日前,德国《明镜》周刊根据新发现的斐迪南大公全球旅行日记,讲述了这个历史人物的一段出色经历。
1892年12月,时年28岁的斐迪南乘“伊丽莎白皇后”号装甲巡洋舰,从地中海的里雅斯特起航,经印度前往北美。他的陪同人员超过400人。在航行中,斐迪南写了2000多页日记,从对亚丁狭窄街道的描绘,到感叹南太平洋的魅力,再到攀爬加尔各答的垃圾堆,哀叹西方列强的殖民剥削制度,这段经历可谓丰富多彩。
斐迪南酷爱打猎。当他靠近印度海岸时,他拿起一把猎枪向水中射击,杀死鳐鱼和鳍鱼。之后,他猎杀秃鹰、大象、树袋熊,甚至还有臭鼬、鹳。他这样形容在斯里兰卡对付一只蜥蜴的情景:“我走近蜥蜴就犹如圣乔治走近龙。”
在印度,斐迪南发现了吸引人的“靶场”。他的搬运工们携带87顶帐篷进入新德里附近的丛林中。不久,英国驻尼泊尔总督安排203头大象列阵,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猎虎,用这种方式欢迎斐迪南。当印度海得拉巴的土邦君主请他吃饭时,桌上摆满异国风味的佳肴,在蛋糕被切开后,一群色彩艳丽的鸟飞了出来。接着,他们又在丛林中喝香槟酒。只有音乐不符合斐迪南的口味,他挑剔地写道,印度乐团“发出刺耳的单簧管和长笛声音”。
在印尼摩鹿加群岛,一群孩子围在他周围,用荷兰语不停地唱着“祝愿他长命百岁”。在雅加达,斐迪南射杀了一条鳄鱼,还有机会见到美丽的身穿拧花裙的荷兰女人。不过,他没有对西方殖民者在那里进行的残忍屠杀与统治进行掩饰。接下来试图对暹罗(泰国的旧称)展开短暂访问时,正患腹泻和热带病的斐迪南险些见证一场海战:法国炮舰封锁了曼谷沿海,迫使暹罗国王割让老挝的控制权。为避免被伤及,这位旅行者不得不改变路线。
在澳大利亚,斐迪南再度目睹暴力事件:澳洲土著居民刚刚杀死了31名殖民者。让外人惊讶的是,斐迪南竟然对土著居民的行动表示同情。他分析说,这场袭击只是为了报复殖民者的“残忍”,澳洲土著“被迫离开他们祖先的土地,并被清除”。但斐迪南没有让这些破坏他的狩猎乐趣,在众多庄园主的邀请下,他乘上一列特别的火车进入澳洲内地,参加射杀袋鼠的活动。稍后,他乘巡洋舰来到悉尼港,举办了一场奢华宴会,同时也注重到了悉尼的黑暗面:污秽的监狱、鸦片窝点、屠宰场和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