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解密:西点军校的巴顿将军像为何守着图书馆?

  西点军校

  无校门

  美国哈得孙河畔有一个名扬世界的小镇——西点。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他的《旅美札记》中这样写道:“很少有其他景致可与西点相媲美。”小镇西点之所以出名,不光是因为风景,更因为名扬四海的美国陆军学院(俗称“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的校园是对外开放的,军校的出入口没有校门,而是一座古堡式的岩石建筑。来这里参观,既不需要购票,也不需要事先打招呼。你的车开进“西点”时,一名手臂上戴着写有“M”大字黄箍的军人,友善地向你行军礼,指挥你停车。这个戴黄箍的人是军警,校园里的学员、教官,都要接受军警对其军容风纪的检查。

  据说,选择西点作为军校校址,是为了纪念独立战役期间,华盛顿将军在此地指挥的一场重大战争。当时,华盛顿根据参谋们的建议,用一条重15吨的铁链封锁了哈得孙河河口,英军的“铁甲战舰”一进入河口就被铁链阻拦,华盛顿将军命 令岸上的火炮开火,将英国运兵舰船歼灭。

  西点军校的出名也要归功于西尔维纳斯·塞耶将军。他是西点军校1808年的毕业生,于1817年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虽然塞耶不苟言笑、毫无幽默感,可他建立了西点沿用至今的许多规章制度。由于塞耶的杰出贡献,西点校园里有他的一座雕像,雕像的基座上铭刻着“西点之父”字样。

  我们无从知晓西点军校毕竟为美国培养了多长位将军,但这里出了两位总统:格兰特和艾森豪威尔;出了许多名扬世界的元帅和将军:麦克阿瑟、巴顿……后人在校园里为他们建造了塑像,有的骑马挥剑,有的闭目沉思,有的举着望远镜远眺……陪我们参观校园的西点军校中文科教官,指着图书馆门前的巴顿将军塑像说,巴顿将军的塑像安放在图书馆门口是有原因的。据说,巴顿在校5年,从未进过图书馆,他的成绩排在年级的最后几名,校方想让他的雕像守着图书馆大门,多读一些书。此话不知真假,但有一个事实无法解释:巴顿将军在欧洲战场上屡战屡胜,而一些得满分的同窗,战绩却无法与他相提并论 。

  用餐不能超过

  20分钟

  西点军校的教学宗旨是“为国家提供具有领袖风范的合格的专业化军事人才”,学生不仅学习军事、科技、人文科学、外语等知识,还要把握多种武器的运用。学校对学员的体能练习可以用“残酷”来形容,每年都有一些新生因为受不了高强度的体能测试而被淘汰。陪我们参观的教官说,西点军校的学生从最优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产生,经过严格的选拔(比如要求必须有本州参议员的推荐信),然而,能从西点军校拿到毕业证的学员,约占入学时学员总数的60%至70%,这些学员毕业后,就被分配到陆军部队,成为少尉军官。

  在西点军校任教的教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许多人同时拥有多种学位。我在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中央学习时,同学中有一位来自美国陆军的罗久义少校,1991年至1993年,他在西点军校担任中国地形、地理课的教授。他在中国学习期间,有一次,同学们一起骑车去南京郊外游玩,大家迷失了方向,最后还是这个美国人把同学们领回了 学校。

  我们去西点军校参观的那一天正是周末,校园里,不时有人向我们行军礼。一打听才知道,在西点军校,下级军官见到上级时要主动行军礼,低年级学员要向高年级学员行军礼,不论他们是否相识。陪我们参观的教官是少校,自然有很多学员 向“我们”行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