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当西方在1月27日那一天纪念二战大屠杀事件时,人们经常忘记另一个纳粹种族主义的牺牲品:黑人群体。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月6日报道,把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日(1月27日)作为大屠杀纪念日的做法意味着,人们对纳粹罪行的反思经常侧重于纳粹对欧洲犹太人所实施的系统化大规模谋杀。
纳粹种族主义的其他受害者还包括欧洲的辛提人和罗姆人,现在纪念活动中也经常被提及。但不是所有幸存者都有机会让人们听到他们的故事。另外有一群人则长期被人所忘却:这就是生活在德国的黑人。
所有这些人的声音都需要被倾听,这不仅是出于对幸存者的尊重,也是因为假如我们今天想要铭记大屠杀的教训,我们就必须分辨纳粹种族主义的各种表现形式。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据信在德国境内生活有数千名黑人——后者人数从来没有被统计过,估计的数字也千差万别。在新兴的黑人社区,其核心是一群来自德国在非殖民地的黑人和他们的德国妻子。
黑人通过家族和协会的方式在德国境内以及国形状成网络,一些人积极活跃于共产主义和反种族主义组织。纳粹政权的第一波行动就是镇压黑人政治活动。另外,作为一战后凡尔赛和约的一部分,法国军队占领了莱茵兰地区,所以法国殖民地士兵还留下600到800名后裔——尽管不是所有人,但许多人都是非洲人。1930年,法国军队撤走,莱茵兰地区解除了军事化,直到1936年希特勒向这里派驻军队。
1935年,《纽伦堡法》剥夺了犹太人的德国国籍并禁止犹太人与“德国血统的人”结婚或发生性关系。
后来的裁决确认黑人(和“吉卜赛人”一样)也被视为是“外国血统”,并适用于《纽伦堡法》的原则。非洲裔黑人极少拥有德国国籍,即使他们出生在德国,一旦他们的护照上将其划为“无国籍黑人”,身份就不可逆转了。
1941年,黑人儿童被正式禁止进入公立学校,但大多数儿童早就在课堂上遭受种族虐待了。有些儿童被迫离开学校,任何人都不得上大学或接受专业培训。幸存者发表过的采访和回忆录、未发表的证词和战后赔偿要求都证实了这些经历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