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白起和赵括战法相同 为何结果是却天差地别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役。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

  战役中,赵王在战役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备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役的胜利。

  为什么同样的是诱敌之计。白起就能一举得胜呢?

  从一个成语说起,纸上谈兵,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成语说的是高谈阔论又误国的少将军赵括,在他指挥下赵军在长平大战中惨败,一战被灭四十万,从此赵国再也不复胡服骑射之后的盛况,而那么对面的对手是谁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