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马超降蜀,实乃迫不得已。张鲁中了孔明的计,使马超进退两难,孔明趁机派人晓于利害,巧降马超,马超必定口服心不服。对于马超这样的人,除非从实力上完全征服于他,否则他绝不会心甘情愿地为你卖命。在早些时候,曹操利用杨阜以巧计破马超,使马超无家可归。虽然胜了马超,但是换来的却是马超的满腔怒火,并立下终身与曹操为敌的重誓。以实力胜之,然后使之归降,其人必可大用,在当时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关羽收黄忠、张飞释严颜、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就是个中典型。可是当时孔明为何不效仿呢?原因是实力不够!虽然张飞能与马超单挑成平手,但是在战场上呢,马超辅以骁勇无比的西凉骑兵,其实力足以使强盛的曹军丢盔弃甲,何况是相对较弱的蜀军呢。纵然能胜之,也不免元气大伤,必定得不偿失。因此,诸葛亮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失一良将(降了不能用),而去一强敌,智降马超。说到智降,却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姜维,也是被孔明骗过来的,他却受到了孔明的重用,这其中虽有姜维早已心不在魏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西凉锦马超! 上面说到,马超降蜀后参加过唯一一次大的战争,当时孔明又何以放心地让马超出阵呢?是蜀中已无良将了吗?非也。孔明早已洞察出马超求战之心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再不让他出战的话,非出乱子不可。正好魏国五路进犯,其中恰有一路是与马超世代交好的西羌人,孔明料定他们之间必定不会发生战斗,于是就顺水推舟地让马超出征,同时又可平了这一路人马,着实是精明得可以。 孔明封杀马超,是否太过谨慎?有先例为证,张鲁重用马超,两三下就被蜀国说降了过去。象马超这样重野心的人,打了几场胜仗之后,自己已经会有想法,若再由敌人添油加醋一番的话,必会掉转枪头。况且蜀国面对的是拥有强盛智囊团的魏吴两国,把马超放在前线,确实令人放心不下。 由此可见,孔明的知人善任,确是天下无双。只可惜了勇猛无敌的马孟起,到了蜀国之后庸碌无为,若不是早前与曹操的战斗中打出了名声,我们现在能否记住马超这个名字,都是个问题。 惜哉马孟起!悲哉马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