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长勺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公元前684年发生了一场至今还让人称奇的战争,它就是长勺之战,这场战争给后人展示了古代战争中可贵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更为后人留下了“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的闻名的成语故事。这篇文章主要就长勺之战的交战双方和作战的过程进行描述。

  长勺之战简介

  长勺之战发生于春秋时期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曾在《中国革命战役的战略问题》中对长勺之战的作战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这是一场弱军战胜强军的闻名战争,也为它之后的多场战争提供了一个战例。

  长勺之战的交战双方

  长勺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春秋时期的齐鲁两个诸侯国,当时他们之间的兵力相差十分的悬殊,鲁国少于齐国,几乎是一比十。

  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长勺之战发生在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背景之下,战役的起因是齐鲁国插手了齐国的君位争夺之战,招来了后来继位的齐桓公的怨恨,酿成了长勺之战的爆发。

  当时鲁庄工正预备应战,鲁国出现了一个人名叫曹刿,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家在昏庸无能的当政者之下被秦国蹂躏,便要求参加战事,鲁庄公最终同意了。

  鲁军在长勺迎来了齐军,两队预备决战,鲁庄公预备传令击鼓攻击齐军的时候曹刿赶快制止了他,建议坚守阵地,以逸待劳。齐军本来就有着强盛的兵力,于是主动向鲁国进攻,但是接二连三的出击都在鲁军的防备下挫败,并没有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反而使自己的兵力衰竭。

  曹刿一直在观战,他看准了时机让鲁庄公出击,于是鲁国的军队一鼓作气,勇猛地击垮了齐军。在整个作战过程中,曹刿并不急于作战,而是先看好战局,在做了周密的分析后才让鲁庄公出击。

  当最后一次曹刿让鲁庄公下令出击时,假如一举拿下了齐军,将它赶出了鲁国的过境,至此,鲁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战役中兵力确实很重要,但从中国古代战役中不难看出其实作战远没有兵力较量那么的简朴,甚至可以说兵力只是一个很小的决胜因素,因为战役中更需要的不是武力,而是战役的头脑。长勺之战是以少胜多战争中的经典,它不仅给之后的战争作出了典范,还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