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克里米亚战争:近代第一场需要后勤的科技战争

  克里米亚战役(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战役”),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役,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沙皇俄国宣战,战役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等,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克里米亚战役是近代科技战役的开端,是兵力兵器、军事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对火炮枪械和水雷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许多新的战役手段登上历史舞台,技术成为决定战役胜败的重要因素。而在此之前,人力被认为是决定因素。

  新式线膛步枪、蒸汽动力战舰、铁路、无线电通讯等科技发明在战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法首脑和军事部门利用无线电从千里之外指挥战役,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无线电也使得大众传媒可以实时传递战况,战役距离大众不再遥远,民意对战役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军事后勤体系发展为一个独立部门,工程保障、战地医疗、后勤运输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法军统一对表校正时间进攻马拉科夫要塞是指挥艺术的重大发明。

  各军事强国在这次战役后都加速淘汰旧装备,摒弃滑膛式武器及木制帆力战舰,进行新技术军备竞赛,企图以不对称的技术优势击败对手。而在这之前,除了海军,没有国家特殊在意陆地上的技术优势。

  各国对战役理解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英国认为蒸汽动力战舰具有巨大优势,为捍卫海上霸权,英国一直走在海军军备革新的前沿。

  法国认为新式步枪最具战斗效能,因此大力研究新式步枪。到了1870年普法战役,法军相对于普军装备有更好的后装填步枪,因此法军在普法战役中的伤亡低于普军。

  普鲁士看重的是铁路在战役中的巨大作用,普鲁士发展铁路的同时就规划了高效率的战时使用方案。

  奥地利注重到大炮在战役中作用降低,因此加强了火炮的改进。1866年的普奥战役中,奥地利拥有更好的火炮。普鲁士在普奥战役中注重到这一点,到了1870年,普鲁士用优良的大炮逼迫拿破仑三世投降。

  可以说,克里米亚战役是世界史上的第一次现代化战役,它从军事上和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