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堪比整容的粉底的发展史你知道吗?

  仅在30年前,想让别人看不出你用过粉底,还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而今,坦陈“我的皮肤变得这么好是因为我的护肤粉底”,竟已成了女性之间拉近双方关系的一种方式。我们不得不承认粉底的演变之快,令人赞叹。我们一起来看看粉底演变的历史吧。

  古埃及时代

  最早的粉底产生于古埃及的贵族阶层,古埃及贵妇从铜瓶里倒出红褐色和玉色的矿石粉末,用手指涂染在脸颊上,勾勒出立体的容颜。

  不知道大家发觉了没有,每次科普化妆历史的时候,基本都能追溯到古埃及那个年代,古埃及人果然堪称化妆世界的鼻祖。

  古代的中国

  当然,我国古人在化妆上的探索也丝毫不输给西方,凭借着高超的聪明和爱美的决心,古时候虽然没有粉底,但是我们的祖先们总能找到很合适的东西来达到底妆的效果,而且起的名字各个都看上去那么有诗意。

  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赐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经费高达百万银两。那时对古老的妆粉有具体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雪白的“粉英”,晒干后即可涂抹面庞。在唐代有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宋代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腊脂、壳麝及益母草等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提炼而成的“珍珠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等。

  16世纪中期的欧洲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面庞成为宫廷舞会上的摩登话题,大家都在悄声议论,陛下的脸何以变得如此匀白。谁都不知道,事事敢为人先的英国女王已经在使用白铅(碳酸氢氧化铝)和白蜡的混合液以营造无瑕容颜。

  不久之后,这个秘密从王室流传到民间,跨越了英吉利海峡,成为17世纪法国上流社会女性的身份标志。

  日本和韩国的宫廷贵妇用捣碎的米粉打造白色的妆容。它使得亚洲女性的五官更为清淡细巧,如同农历新年的白糯米团子。这种粉底制作简朴,均匀感和持久性都不好,就像死白的面具一样。而且白铅对皮肤的伤害性也显露出来,铅粉沉着使皮肤提前老化,毛孔越变越大,整张脸变得暗哑无光,不敷上一层白粉就没法见人。

  二十世纪初 开始重视妆前护肤

  很多人都会忽略妆前保养的重要性,认为涂抹很多层最后还是被一层一层的彩妆、粉给盖住。其实你一定要树立起妆前保养的观念,妆前保养做到位等于为肌肤打通了一个通道,能让接下来的彩妆更服帖,更逼真。

  20世纪60年代

  粉底逐步走入寻常女性的生活。以前,粉底只供明星和名流使用,人们想要学习用粉底的技巧,要从电影类杂志和明星海报中汲取灵感。因此,当时女性的妆容也不可避免地带上“舞台妆”的痕迹。而1981年一份调查结果显示,纽约女性需要“30秒就可以上匀的粉底”。

  NOW

  粉底不仅是彩妆的第一步,更成为护肤的最后一步。女性不仅要求粉底有“炉火纯青”的遮瑕力,能掩饰皱纹、斑点和粗大毛孔,还对粉底有了更细致的要求:控油、补水、提亮肤色、抗老紧致、美白防晒……粉底,早已不是摆在那里的“另一张脸”,而是融入你笑靥和灵魂的光彩精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