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德军禁止装备的冲锋枪为何成民国最受欢迎的武器?

  1919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在《凡尔赛条约》中,有一条条款规定:禁止德军拥有MP18。MP18是德国在最后一战主要使用的武器。可见MP18的威力之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期,德国军队为了打破堑壕战的僵局,胡蒂尔首创了一种名为步兵渗透的战术:由12个人组成的特种练习突击队跟随延伸的炮火,从敌军防线较为薄弱的地方渗透,避开结实要塞,避免与守军纠缠,迅速向纵深穿插,进一步破坏敌军的指挥系统和炮兵阵地。这种战术要求突击队员具有良好的机动性以及跟随猛烈的火力,由于以前的德军装备无法满意该作战要求,于是,施迈瑟着手为德军制造新的,适用于该作战技术的武器,也就有了MP18冲锋枪。

  一战结束后,德国遗留下来的MP18很快便在中国的战场上出现。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役中,奉军敢死队在玉麟山攻防战中一人端一支MP18对敌人进行扫射。密集的弹火如倾盆大雨般袭来,直军不知所措,在MP18强盛的攻击力下,直军大败!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中,张学良的特务连与蒋介石的警卫队交火时,使用的就是这MP18冲锋枪。在飞夺泸定桥中,红军战士就是用MP18与敌人拼杀,在台儿庄战争中也能看到MP18在战场上的影子。

  MP18能够在中国战场上这么广泛的使用,不仅因为其攻击力猛烈,还有其相比较于其他冲锋枪,较易生产的长处。MP18又称为伯格曼冲锋枪,在中国也被称作手提花机关枪,也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由于MP18的部件加工主要靠机床冲压成形,尽量减少了旋、削、磨等复杂的加工工序,对机床的精密性要求也相对于其他冲锋枪,降到了最低,所以MP18的生产成本和工艺要求都较低。也正是如此,使得MP18较为轻易仿制。中国最先仿制MP18的兵工厂是汉阳兵工厂,并将其7.65毫米的口径改为7.63毫米。随后,海内的其他各大兵工厂也相继开始仿制MP18。但是MP18也有其弱点:射程近,精度不高。在抗日战役开始后,由于中国作战战术的变化,以及无暇生产等原因,导致MP18徐徐地退出了中国的战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