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战争论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战争论一书?

  《战役论》的思想魅力,在于它凝结了之前世代的战役聪明,又鲜明呼应了此书诞生时代的军事变迁,而这个时代又是此后新起的现代性世界的发端。换句话来说,克劳塞维茨生活于一个革命的年代,又是战役工业化开始兴起的年代。16世纪以来欧洲人的对外征服,在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又全面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生活面貌,它在思想上的表现就是启蒙运动的民主、自由、人权思想,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欧洲,并在欧洲结出资产阶级革命的果实。

  《战役论》在西方军事科学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交战、战局乃至整个战役的一些实施原则:如最大限度使用全部力量;集中尽可能的兵力于主突方向;发挥军事行动的忽然性、快速性和果断性;有效地利用既得战果。克劳塞维茨揭示了精神因素的制胜作用,这也是克劳塞维茨对军事理论的重大贡献。克劳塞维茨认为,主要精神力量是: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及其民族精神。然而,由于克劳塞维茨没有弄清战役的社会本质和民众在战役进程中、战役结局中的决定性作用,过分地夸大了统帅的作用,因此他就无法认清精神因素的真正源泉。

  在中国,蒋介石和毛泽东都认真研讨过《战役论》,对《战役论》皆推崇有加。延安时期毛泽东在窑洞里研读《战役论》,写出《中国革命战役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闻名论著,总结了中国革命战役经验,成为这一阶段的标志性成果。在毛泽东的带动下,延安掀起了一股学习研究《战役论》的热潮。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指导下,参研《战役论》等外国军事名著,紧密联系中国革命战役实践,推陈出新,提出了独创的适合中国革命战役特点的军事指导理论。

  《战役论》以及克劳塞维茨死后出版的一系列著作,构成了西方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完整阶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