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二战第一枪:210波军血战3000德军7天弹尽粮绝

  维斯特普拉特半岛(简称“维岛”)是波兰维斯瓦河的入海口,1924年,波兰在半岛上设立军事要塞。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军向驻守半岛的波军发起进攻,打响二战第一枪。当时波兰守军只有210人,而德国士兵多达3000人。波军顽强抵挡了7天,终因弹尽粮绝而投降。即便如此,波兰军人在战斗中所表现出的英勇,仍旧激励同胞与法西斯血战到底。

  战前态势

  1918年波兰恢复独立后,但泽成为该国重要的外贸港口,每年大量对外贸易在此进行。为了保护港口,波兰在距离但泽市区不远的维岛上建起防备要塞,以保护那里的19座军火库。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不断发出占领但泽的声音,为防不测,波兰逐步强化但泽和维岛的防务,到1939年夏,波军集结在维岛的兵力已达182人,波兰陆军第2步兵师的苏卡尔斯基少校也到达维岛,全权负责当地的防务。维岛最重要的阵地是布置在半岛与但泽市区衔接处附近的“雷电”工事及建在港口运河一面的1至5号堡垒,波军配备了1门75毫米炮和两门37毫米反坦克炮,此外还有4门81毫米迫击炮和22挺重机枪。

  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批准了入侵波兰的“白色方案”,此时恰巧有一艘德国海军战列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以“纪念一战阵亡将士”为名“访问”但泽港,舰上不仅配备专门对付维岛要塞的280毫米速射炮,还搭载了用于登陆的225名“暴风”突击队员。

  就在侵波战事爆发前夕,但泽前线的德军总司令埃伯哈特登上“石-荷”号战列舰,他了解到进攻维岛的“暴风”突击队只有几百人,感觉实力有些单薄,建议从进攻但泽市区的1万多德军再抽调些人马增援。克莱坎普舰长谢绝了司令的好意,他坚信有“石-荷”号强盛火力的掩护,用不了多久,维岛波军就会投降。不过到了开战前一刻,埃伯哈特还是把约2000人的但泽保安团调到维岛前线。

  作战经过

  9月1日4时40分许,“石-荷”号战列舰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600米开外的维岛发起炮击。几乎在战列舰打响第一炮的同时,“暴风”突击队通过舢板换乘,迅速抢占维岛岸滩处的物资堆场,接着向要塞最外围的砖墙冲去。

  战斗之初,德军把进攻矛头对准维岛同但泽市区连接的狭窄地峡,波兰士兵仅靠一门75毫米火炮和德军进行生死搏斗。当格拉博夫斯基下士和手下6名战士把大炮推出炮台时,德军机枪火力在四面肆虐,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把大炮推到阵地上。格拉博夫斯基蹲在炮盾后面,几个人努力将炮口压低,对准300-500米远的德军机枪阵地,第一发炮弹越过了目标,进行修正后,第二发刚好命中。一根烟的功夫,就有28发波军炮弹落到德军头上。

  在地峡制高点“雷电”工事里,14名波军战士用3挺机枪顽强抵挡,其左边的军火库哨所则由沙姆列夫斯基下士带领的三人小组保卫,他们手里仅有一挺轻机枪。负责保卫“雷电”工事的巴兰排长回忆说:“德军先遣部队很快进入我们第一道火力封锁线,我能很清晰地看到他们。对我的机枪来说,他们微不足道,可沙姆列夫斯基下士要对付的敌人实在太多了。”起初,从1号堡垒赶来增援的波军本打算增援军火库哨所,可没想到德军火力太过严密,援军完全动弹不得。

  当太阳逐渐露出曙光时,德军又发起了第二轮猛攻,目标依然指向“雷电”工事。尽管波兰人的抵挡顽强而严密,但德军还是能在波军躲避枪击炮轰的间隙缓慢前进。假如没有后续部队的增援,“雷电”工事很难继承支撑下去,巴兰排长只得拨打战地电话,向位于维岛1号堡垒的苏卡尔斯基少校哀求炮火增援。当时呆在兵营里的波军迫击炮手四人一组,急切等待着前线的消息,他们一接到命令,就立刻按照开战前精心测算的射击诸元进行标定炮击。由于距目标很近,这些81毫米迫击炮几乎呈直角放置,因为是接近垂直发射,炮弹在“雷电”工事上空爆炸,散发出的高速铁片大面积地杀伤暴露在外的德国士兵。波军的迫击炮马上显现出效果,凌晨6时22分,德军“暴风”突击队指挥官亨宁森上尉报告说:“我们正在撤退,损失太大了。”

  尽管德军实力远超波军,但在连续进攻四天后,维岛要塞依旧岿然不动。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德军转而动用约60架Ju-87俯冲轰炸机向维岛发动空袭,德机先后投掷了几百枚炸弹和燃烧弹,作为防线支撑点的波军5号堡垒被彻底摧毁,其他堡垒也受到结构性损坏。9月5日深夜,德军企图把一个装满汽油的蓄水箱推进要塞,把那些抵挡的波兰军民统统烧死,但警觉的波兰士兵粉碎了他们的计划。

  9月7日凌晨4时26分,“石-荷”号战列舰开进维斯瓦河入海口的转弯区,对波军仍在抵挡的1至5号堡垒进行了40多分钟的集火射击。当时呆在1号堡垒的波兰士兵回忆:“德军一直轰击东北角,其中一发炮弹把整个入口都炸塌了,紧接着,又有几发炮弹炸毁堡垒东面的围墙,我们被倒塌的围墙压住,一点不能呼吸。通风设备也被打碎而无法修复,忽然一颗炸弹击中军火库,爆炸的巨大冲力把我甩到地上,到处弥漫着烟雾。不一会儿,我失去了知觉……”然而和前几次一样,波军仍旧挡住了德军的进攻。

  但苏卡尔斯基少校此刻却不得不做出他一生中最困难的决定:2号和5号堡垒都已被炸毁了,这就意味着波军的维岛防线失去两个要害支撑点,而此时半岛和树林已被彻底夷为平地,波军的防备阵地和配置全都清清晰楚地暴露在德军炮口下;伤员的状况也愈加恶化,已经没有足够的药品供给。这一切都预示着波军坚持不了多久了。同时,他通过收音机得知差不多一半的波兰国土——波美拉尼亚、克拉科夫乃至极具象征意义的西里西亚工业区都向纳粹德国投降了,德军实际上已合围了华沙。这位勇敢的波兰军官很清晰,他的战士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波军最高指挥官斯米格雷·里兹元帅留给维岛要塞的指示是,在进行12小时象征性的抵挡之后,他们可以选择体面地投降。9月7日下午16时,苏卡尔斯基少校公布守军投降。

  战斗结束

  9月底,尽管一些地方的波军还在战斗,但逃到罗马尼亚的波兰流亡政府公布停止战役,命令仍在海内的军队解散并对他们的表现予以感谢。在维岛作战中,佩戴银鹰徽章的波军中有15人牺牲,25-40人受伤,虽然此战仍以波军失败告终,但他们已和强盛的德军战斗了7天,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使用但泽港口。在7天时间里,“石-荷”号战列舰一直无法驶入海湾,无法给攻打波兰北部城市格丁尼亚和赫尔半岛的德国军队提供直接支持。除此之外,维岛的抵挡还给德军造成了极大损失——开战第一天,单单“暴风”突击队就死伤了127人。

  在9月最初这几天,对波兰人民来说,那些维岛的保卫者们都是英雄——他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他们代表了波兰民族潜在的力量,这正是一个国家在艰难考验时刻所亟需的。正因为如此,维斯特普拉特半岛要塞在战后成为波兰的国家圣地,受人瞻仰,那些守卫者被尊崇为国家伟人,直到现在仍受到波兰人民的爱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