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北洋军曾经那么强大,为何会被实力不及的北伐军推翻了呢

  北洋军曾经还是很牛逼的,从清末开始,袁世凯小站练兵,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现代化军队,也是清朝的救命稻草。没想到反而成了清朝的终结者;最后是袁世凯让清朝皇室公布了退位诏书,公布皇朝终结,终结了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所以后来孙中山要让袁世凯当大总统,并非是他谦虚,哪有这么谦虚的。民国确实是同盟会主张和首倡的,但是实力终结清朝的是袁世凯的北洋军。那才是当时都的中国实力。

  袁世凯在世那几年,虽然各地方已然各自为政,政令难出都门;但是北洋系军阀还是听袁世凯的,否则袁世凯也不敢称帝。袁世凯一生太操劳忙碌了,都没有培养好接班人,以至于他一死,北洋就分裂了,虽然名义上还是拥护北洋政府的,实际上都在互相攻伐,抢地盘。当时的军阀有着严峻的地主思维,动不动的就是我的“地盘”“家底”这种,不止北洋军阀,其他地方军阀都是如此。假如不是这么内斗折腾,孙传芳这些本来的中下级军官怎么会一跃成了北洋后期的台柱呢。孙传芳还算比较根正苗红的北洋系,他18/9岁就参加了北洋军了,算是北洋军一路带大起来的。至于张作霖、张宗昌这些就是典型的“绿林大学”毕业了。最后也成了北洋主力了。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坚定的北洋自居者。拥有广大的地盘和军队。孙传芳一度领东南五省,号称东南王。当时中国最肥的几个地方都是他的,他是有机会当上北洋大总统甚至中国大总统的;然而,小地主思维限制了他。当时他从福建逃出来,趁江苏督军齐燮元与浙江督军卢永祥火并之机,夺取杭州,占领浙江,然后乘势又占领了江苏。坐拥最肥的两个省,随后安徽、江西、福建主动归附。这个时候北边第二次直奉大战,直系大败,曹锟下台。孙传芳有机会乘势继承北上,拿下北京,统一直系,自己做大总统的。奈何这家伙竟然这时候自我满意了,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在南京做着五省联帅的美梦。

  好景不长,南方革命家成势,北伐势头一发不可阻挡;吴佩孚很快失败,而孙传芳竟然见死不救,企图坐山观虎斗,渔翁得利。救了吴佩孚那么地盘还是吴佩孚的,等吴佩孚亡了,北伐军肯定也倦怠了,这时候出手既可以增加地盘又可以消灭北伐军,简直太划算了。结果……没想到北伐军不但没有倦怠,反而更厉害了,孙传芳的前锋一触即溃,很快连江西都丢了。东边福建也丢了。这下孙传芳慌了,先是搞北洋大团结,结果人家首先就攻击他孙传芳见死不救,这会儿说什么大团结。然后不得已,孙传芳就投靠张作霖;张作霖究竟老资格了,实力、威信摆在那儿的,大家还是服的。军械、物资张作霖供应,仗还得孙传芳自己打。孙传芳这个人一路过来没打过什么硬仗,真的是运气特殊好或者说他特殊会捡漏。碰上北伐军,他就捉襟见肘了。

  首先就是犯了战略性错误;放弃江南,主动退到江北,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防守,得个划江而治的结果也好。这同时就犯了另一个特殊严峻的错误,大局观。北伐军不是军阀,不是来简朴的抢个地盘的,人家是有主义、有信奉的,是要来统一全国的。这点上他就比不上阎锡山这个老军阀了。孙传芳打仗不行、战略眼光也不足、政治远见更不足。那就必败了。

  其实看后来其他地方军阀被消灭,大底而是这个思维;以为我就守住我自己的地盘就好了,我不惹你,你也别来惹我。更别提要他们团结一致了。北洋军虽然是近现代化军队,可是究竟脱胎于前清;思想落后、保守;没什么政管理想和大局观;就是所谓的“自保”而已。和古代的门阀、豪强武装如祝家庄等差不多。这才是他们失败的根源。

  一个组织也好,一个个体也罢;失去了目标、理想、志向;只求吃吃喝喝、好玩就好;注定是不能长久安稳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