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撤退到台湾后,一直高调公布“返回”大陆。
表面上拒绝和谈拒绝接触的两蒋,暗地通过中间人到北京秘密考察“对台政策”。
这个人就是曹聚仁。
他的身份比较特别。
抗日时当记者写战地新闻,宣传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英勇气概,深为蒋经国看重,曾收他为“幕僚”。
后发现蒋介石军队的腐败后,报纸上毫不留情地揭露,甚至在报道中直言“国民党不亡,就没有天理了”。
(微生有笔曰如刀——曹聚仁)
1949年蒋介石撤退时,曹聚仁也收到了赠予的船票,邀请一并到台湾工作。
曹聚仁没有去。
他也不想去为北京工作。
他的骨子里是一个自由的报人。
他去了香港当记者,把妻儿子女撇到大陆,以卖文为生,一人养活5口人。
他也爱国。但不喜政治。
这样的人,在1950年代受到了台北和北京两方面的重视。
先是两蒋秘托他到北京探访对台政策。
后毛主席让他到大陆多走走,不妨老实地批评批评。
言外之意,给台湾和海外人士客观报道中国大陆实情就行。
毛主席从来就是这样的自信,他不排斥所谓的自由,还鼓励曹聚仁“文章可以再自由些”。
从1956年到1959年,曹聚仁来回北京香港11次,为两岸对话和平统一牵线搭桥。
在1957年呈给台湾方面的考察报告中,曹聚仁分甲乙丙三部分大致表达了以下观点:
1.和平解放台湾,对两方都有利。
“若诉之军事,台方军防即全部解决,甚至消灭是无疑的……只有和平解放台湾,台座才有政治新机,大陆也可以加强建设力量。此乃两利之自求多福途径。”
2.美庐依旧,溪口无恙。
在蒋介石老家浙江奉化溪口,以及蒋介石宋美龄最常住的江西庐山美庐,曹聚仁拍了大量图片。
大陆有关部门对这两个地方实施保护,溪口比1949年更繁荣,美庐景区又有扩大。
在两个地方,蒋介石父母的遗物、宋美龄曾用过的银匙钢琴,无一例外全都原原本本地保存了下来。
曹聚仁还劝蒋介石回来后仍住美庐。
“这一广大地区,正可作老人悠游山林、终老颐养之地。”
老人,即蒋介石。
曹还说:“来日国宾驻星子,出入可由潘阳湖畔,军舰或水上飞机,停泊湖面。无论南往南昌,北归湖口,东下金陵,都很便利。”
3.毛主席获得人民的广泛拥护。
曹说,大陆民生经济稳定,财政充裕,城市乡野,物价平稳。尤其是毛主席深受人民爱戴。
他劝两蒋放弃武力,他说若硬要“返回”大陆,需要4个条件,但现在4个条件在大陆都不具备。
曹所说的这4个条件是:
①政府控制不住全国军事据点,让新起的革命政权生了根;
②民众反叛,结成了流寇;
③有魄力的领导人乘机操纵;
④强力外敌入侵。
1965年,在曹聚仁等人的秘密撮合谈判下,台湾回归祖国的“一纲四目”和“第三次合作”的细节基本谈拢。蒋介石住庐山拥有军舰等细节都有体现。
以下6个条件双方都同意:
①蒋介石回大陆,仍任国民党总裁,江西庐山地区为其办公场所;
②蒋经国任台湾省长;
③台湾与美国断绝关系;
④台湾陆海军并入北京控制;
⑤厦门与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
⑥台湾文武百官待遇职务官衔不变。
(本文史料参考《曹聚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