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法军飞行员谈空袭IS:每天距离灾难仅几毫秒

  11月23日,法国海军“戴高乐”号航母抵达东地中海水域,其舰载的“阵风-M”战斗机也于同一天开始对叙利亚境内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IS)展开空袭。近日,法新社对化名“谢尔比”的“阵风-M”战斗机飞行员进行了专访。这位曾随“戴高乐”号航母赴伊拉克作战的飞行员披露了法国航母舰载机空袭IS的诸多细节。

  练习飞行时间超长

  据介绍,谢尔比是法国海军11F飞行中队飞行员,曾随“戴高乐”号航母前往阿富汗和利比亚作战。当2014年9月19日法国政府公布轰炸IS在伊拉克的目标时,他正预备回国休假,“但政府的决定改变了我的计划,我和战友们必须跟随‘戴高乐’号开赴波斯湾,对手是活跃于伊拉克的恐怖分子”。面对新的战场,飞行员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展开适应性练习。虽然他们对自己的座机无比认识,但要在生疏海疆执行任务,仍需进一步确认注重事项和技术细节。事实上, “阵风-M”舰载机在伊拉克战区的执勤时间多半都花在练习飞行上。

  据欧洲“24小时飞行雷达”网站披露,依托“戴高乐”号航母作战的法国海军11F中队在伊拉克反恐行动中的出勤架次并不多,只相称于陆基航空兵的一半左右,但他们执行的任务更加多样,危险性也更高,因为他们的行动大多集中在夜间,飞行员必须万分小心。用谢尔比的话说:“我们要像认识自己的呼吸一样认识周围的起降环境。”谢尔比透露,因为“戴高乐”号的飞行甲板偏短,要想驾驭“阵风-M”战机安全起降,是极富挑战性的工作。正如11F中队长所强调的:“舰载机飞行员天天与灾害的距离只有几毫秒。”

  IS比塔利班更狡猾

  在法军飞行员眼里,与阿富汗塔利班相比,IS武装集团更加狡猾,他们习惯分散成班排规模活动,从不常驻一地,因此即便某一组武装分子被空中侦探发现踪迹,等到完成情报确认和任务分配,战机飞临目标区域时,武装分子可能已经溜走了。谢尔比说,由于缺乏伊拉克地面部队配合,“阵风-M”战机不得不肩挑侦探与打击的双重职责,“我们不仅要打击已知目标,更重要的是侦探恐怖分子的动向——他们向哪里移动?阵地有什么变化?这些情况都要记录下来,以建立新的打击坐标,这使得工作量成倍增加。”

  据报道,在伊拉克作战期间,法军“阵风-M”战机从停泊于波斯湾的“戴高乐”号航母上起飞后,航线一路指向西北,重点轰炸盘踞在提克里特和摩苏尔的IS武装。假如没有接到打击命令,他们就把主要精力花在侦探上。法军官员透露,“阵风-M”携带先进的照相设备,可进行拍照侦探。空中侦探得到的情报不仅用于搜寻打击目标,还能实时传递给地面上的伊拉克政府军或伊拉克北部库尔德族武装菲什梅加。

  所有法军飞行员都认为,空袭任务是最令人紧张和倦怠的。“每次战斗飞行都要持续几个小时,其间容不得片刻的松懈和走神,”谢尔比说,“一旦发现 IS目标,我们要迅速做出反应,或投掷精确制导炸弹,或用30毫米口径航炮扫射。持续的精神紧张很快就会让人疲劳不堪,但我们不敢放松。因为一瞬间的走神,就可能造成可怕的灾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