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一个国家有两支海军会怎样?江阴自沉事件蒋介石被猪队友坑哭了

  提起抗日战役,大家都会想起蒋介石手下“屡败屡战”的国民党陆军。然而,当年蒋介石手下还有不少国民党海军,这批海军在抗战中到底做了些什么,很多人就不清晰了。抗战前夕的中国海军虽然很微弱,但因为历史及地理的因素,却同时存在着四个海军派系:中心海军(闽系)、东北海军(青岛系)、广东海军(黄埔系)、电雷学校(军政部),彼此争斗不休,舰艇也常常在之间叛逃投奔不同主人。到了1935年,东北海军三大舰叛逃到广东,东北舰队从此一蹶不振,被中心顺势收编为第三舰队,同时将中心海军的海防与江防舰队编为第一、二舰队,将广东海军编为第四舰队,加上隶属军政部的电雷学校快艇大队,名义上完成了海军的统一,预备参加对日抗战。

  不过,国民党海军受困于内斗,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最严峻的问题就是:一个国家有两只海军。陈绍宽领导一只海军,欧阳格领导另一只海军。两只海军之间不但毫无配合,还相互敌视。蒋介石呢,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了真正和日本开战的时候,海军战斗力非常有限,蒋介石也被迫通过了一个沉船的决议。事件叫做“江阴自沉”,主要目的是阻挡日本海军深入内河,这也是中国海军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体自沉。在当时陈绍宽来看,就像一个孝顺的儿子亲手将白发苍苍但尚未断气的老母亲送入坟墓。

  时任海军部长陈绍宽

  1929年6月,民国海军部正式成立,出台了雄心勃勃的60万吨大海军计划,拟定了《训政期海军部工作年表》,提出在未来6年内建造和购买水面战舰71艘,共10万吨,潜水艇和炮艇6800吨,辅助舰34艘共5.37吨的庞大计划。遗憾的是,愿望很好,实际上却是无法实现的。民国海军的主力舰就是从清政府手里接收的10艘巡洋舰,这些军舰到抗战初期全部淹没。

  巡洋舰海天舰早在1904年,就因为雾中行驶触礁淹没,以及肇和舰在珠江口被炸沉以外。其余宁海舰,平海舰,逸仙舰,应瑞舰巡洋舰均在江阴长江水道一线被炸沉;而清末购买的老爷舰海圻舰,海容舰,海琛舰,海筹舰则都自沉于江阴阻塞线。开战仅仅3个多月时间,民国海军的主力大型军舰就全军覆没了。

  实际上,“江阴自沉”是国民党“两只海军”内斗的一场刀光剑影。以欧阳格为首的电雷学校,是蒋介石的嫡系,主张中国的海防应该以空军、潜艇、鱼水雷快艇组成,执行近海防备战略。蒋在1931年3月对空军一次演讲里面说到:中国对抗帝国主义列强,假如使用海军,建造大型军舰至少要几千万元,全国全年的收入都不够。目前战役迫在眉睫,仓促建造出来的这种海军,还是不能和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列强正面对抗。用大型军舰去捍卫国家的独立和自卫,恐怕至少需要20年以后。因此,海军要大力发展电雷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蒋的说法完全准确。但碰上一群猪队友,准确的战略思想也未必成事。

  1931年,赴英考察回国的欧阳格建议:“按英国发展海军的条件来看,中国目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一支强盛的海军,抑制日本的侵略。当务之急是组建一支快艇部队,用高速鱼雷快艇来对付日本海军的大舰。建议先创办一所电雷学校,在此基础上筹建快艇部队。”于是欧阳格便被任命为电雷学校校长,着手建立嫡系的“革命新海军”,绕过海军部,直接归蒋亲自指挥。力图另起炉灶,取代以陈绍宽为首的闽系中心海军。

  到1937年,电雷学校已拥有全国数量最多、最先进的快艇部队,由四个中队组成,拥有英制德制鱼雷和水雷快艇十五艘,其他配套舰只二十艘。有评论称该校规模广大,经费优裕,仅次于空军。至抗战前夕,欧阳格麾下的电雷学校已俨然成为一支长江上的小海军,凌驾于其他海军派系之上。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听信欧阳格等人的谗言,命令所有大型水面战舰在江阴自沉,以阻塞日军沿长江的进攻。蒋当时以为这几艘军舰和浅水炮艇都是无用之物。其实,这批自沉的军舰并不是一群破船,很多舰只都相称有价值,而且适合在长江作战,比较新的宁海舰,平海舰,逸仙舰,应瑞舰等巡洋舰的自沉尤为可惜。

  例如宁海舰和姊妹舰平海舰,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制造的最大型军舰,1931年向日本订购的,虽然吨位只有2千多吨,却装上了6门140毫米主炮,宁海舰甚至还装有水上飞机。

  欧阳格

  欧阳格被枪决的新闻报道,《申报》,1940年9月1日。

  直到后来,蒋介石得到海军部关于自沉军舰的具体报告之后,才发现自己被坑了,气得连连跌足。后来,欧阳格以马当要塞失守和贪污罪被蒋介石下令枪毙,多多长少有江阴沉船的因素在其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