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结束:联合国停战决议最终达成
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作为三国盟友的美国也不满这次秘密行动,他们将英法的侵略看作是殖民主义的再次体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致电英国首相艾登施压。经济上,美国政府故意抛售英镑,导致英镑汇率浮动并贬值15%,同时否决英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申请,亦停止向英国的经济援助。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也提交议案要求英法立即撤军,遭到英法两国否决后又敦促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会议,正式通过决议要求停止战役并从埃及撤除所有外国军队。另一方面,忙于匈牙利事件的苏联也插手苏伊士运河危机,甚至警告英法两国,必要时苏联将动用核武器(虽然北约的情报显示苏联当时根本没有能够直接从本土袭击巴黎或伦敦的导弹)。美苏两国的介入动机各不相同:美国希望能够拉拢一批刚刚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统治底下独立出来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避免他们倒向苏联阵营;而苏联则能通过插手苏伊士运河危机淡化国际社会对其出兵匈牙利的关注。英法和以色列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苏联公布:如英法不停火,苏将对英实施核攻击。美国为把英法势力挤出运河区,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在埃及军民果断反抗和国际社会强盛舆论压力下,英、法被迫在11月7日公布停火,1956年11月22日撤出全部军队。在埃及应允以色列有蒂朗海峡水面航行和空中飞行权后,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从西奈撤出全部军队,所遗有争议的加沙地带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由“联合国军”暂时治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