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历史上第一个汉奸,他的卖国理论成为后世汉奸卖国的理论基础。

  谈及中国汉奸,相信大家都能如数家珍,说出一大堆,比如中行说、张弘范、吴三桂、洪承畴、范文程等。在网络上,对谁是中国第一汉奸争论不休,各持证据。然而,中国第一汉奸并非他们,而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

  此人名字叫许衡,出生于金国控制下的河南,后来成了元朝忽必烈的重臣,政治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另外,此人还是元代百科全书式的通儒和学术大师,主持研订《授时历》!总之,无论学术地位,还是政治成就,都非常高!

  客观的说,在中国历史上,像这样的“汉奸”多不胜数,为何偏偏许衡是中国第一汉奸呢?原来,许衡创造了一个卖国理论,成为后世汉奸卖国的理论基础。从此,卖国做汉奸不再遭人鄙视,而是遵循孔子的教诲了!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相信大家肯定听过这句话,意思是:中华寻求的是文化认同,而不是血统、族群认同!所以,夷狄到了中国,只要信仰中国文化,那么就变成中国人了,他们做皇帝统治华夏,就理所正当!

  在如今时代背景看来,这句话没什么错误。但在古代社会,这句话的威力非常大!《资治通鉴》中就说,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将亡。所以,读书人更要讲究廉耻,投降做汉奸肯定让人不齿!

  然而,假如结合这句话,你就会发现一个恐怖事实,即:投降异族,做了异族的鹰犬,不再是汉奸了,因为“夷狄变成中国人”了。既然如此,那么就属于“各为其主”,中国人的内部争斗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句“汉奸的理论基础”是谁说的呢?在许衡嘴里,是孔子和韩愈的共同创作!但问题来了,孔子和韩愈都是坚定的“华夷之辨”的拥护者,怎么会说出这种汉奸理论呢?

  原来,韩愈曾说过:“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显然,韩愈表达的意思很清晰,最后一句意思是“我们不全都要沦为夷狄了?”

  对于韩愈的话,许衡从中抽取了“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并将之改为“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于是,做汉奸不烦恼的理论闪亮登场了,深刻影响后世的汉奸近千年,直至今天!

  回想清军入关,以及清朝运行的200多年中,张廷玉、刘墉、曾国藩等人,都用这句话自我安慰,用这个理论解释自己行为的准确性。否则,面对华夷之辨,他们还如何坦然为满洲服务?至于抗日战役时期不断出现的汉奸,相信这句话也有功劳吧!

  所以,笔者才将许衡列为中国第一汉奸,他的理论有剧毒,至今仍是!假如再碰到外敌入侵,中国民族面临危机之时,“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只要外敌使用中国的文化,所以我们就心甘情愿的投降,为他们服务?

  另外要说的是,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了,但彼此却未必能和平相处。无论是在元朝,还是清朝,特权制度一直存在。元朝有四等人制度,清朝有八旗特权等。也就是说,“夷狄不是变成中国人”了,而是变成“中国上等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