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帮一向是好莱坞关注的重点题材,多年来,如《美国黑帮》、《纽约黑帮》、《教父》、《教父之祖》、《巴格西》、《美国往事》等类型片络绎不绝。很少有人了解,美国黑帮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与纳粹势力为敌,他们曾试图私自派人去刺杀希特勒。
匿名来信
1933年3月23日,一封收件人为“德国驻华盛顿大使”的信引起了德国政府的强烈关注。信的内容如下:你好:
我曾经呼吁罗斯福总统就贵国政府公开迫害犹太人一事提出抗议,并强烈希望贵国立即结束这种残酷迫害行为。但是罗斯福总统没有给我答复,我因此通知您,我将会去德国刺杀希特勒。
你真诚的朋友:丹尼尔斯特恩
德国大使收到了这封信后通知了本国政府,而德国外交部立即要求美国彻查此事。这封信最后被转交到了美国司法部长霍默卡明斯的手里,当时罗斯福总统上台才两周,美利坚这艘大船正在经济危机的风暴中颠簸。一听说美国公民要暗杀德国领导人,美国当局非常紧张,生怕造成国际纠纷,弄糟了德美关系。在美国上层的授意下,司法部长被勒令破获这起可能发生的跨国犯罪案。
美国黑帮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就任魏玛共和国总理,这本是世界历史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大事,但整个国际社会除了法国表现出严峻不安外,远在大洋另一侧的美国对此显得漠不关心,当时美国人只有两件事揣在心里:一是经济萧条,二是黑帮犯罪。司法部长卡明斯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击有组织的犯罪。
19世纪中期,随着酿酒业的发展和城市酒馆的日益增多,酗酒人随处可见,饮酒的危害性逐渐凸显。“清教徒”们与很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法学家、社会学家倍感焦急,都把酒看成是犯罪和贫穷的根源。1919年,美国通过宪法第18修正案,规定除医学用途外,禁止一切制造,贩卖和运输含酒精饮料的行为,此项禁令在1920年1月16日正式生效。
出乎意料的是,美国政府这一禁酒令竟然激活了大批黑帮组织。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人干起了贩卖私酒的行当。芝加哥帮教父阿尔卡彭曾在10个月内连续干掉了322个对手。
1924年2月14日下午4点,卡彭和他的手下身着警服冲进一座汽车房。一阵疯狂扫射后,里面的14人当场毙命,包括控制城北的教父“甲壳虫”莫兰。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个又一个的对手死在卡彭枪下。卡彭后来染上了梅毒而死,他留给黑手党的一大训示是:“重机枪比冲锋枪好使。”
但要论在黑社会的影响,阿尔卡彭是表兄弟,但他更善于动脑子。假如说卡彭是一个身先士卒的战地指挥官的话,那卢西安诺就是一位职业犯罪经纪人。
1932年,卢西安诺设宴招待黑帮大佬马塞利亚。席间,卢西安诺“适时”地去了趟洗手间,回来后发现马塞利亚已被人乱枪打死。卢西安诺叫来警察,并解释说,他没看见谁杀了马塞利亚,谋杀发生时他在厕所撒尿。“我每次撒尿的时间都很长”,卢西安诺的这句话成为次日《纽约时报》的头条。
卢西安诺的最佳搭档就是迈耶兰斯基(Meyer Lansky)。兰斯基是犹太人,1.62米的个头,瘦小的体格、褐色的头发,脸上却挂着一副与身材不相符的表情,“我比那个侏儒要高点”,卢西安诺毫不隐讳谈及自己对兰斯基的第一印象,“但是他看着我眼皮都不眨一下,脸上一股凶悍之气”。这是两位黑社会大佬的第一次相见,后来兰基斯成了卢西安诺帝国的要害人物。
1933年,卢西安诺被政府抓住把柄,以操纵卖淫罪判了30年徒刑,这是对纽约黑帮的一次沉重打击。兰基斯去监狱里看望了卢西安诺,得到“把事业接下去”的指示。从此,兰基斯成了纽约黑帮的大佬。
就在意大利黑帮一统天下的时候,德国的希特勒也开始了一统天下的美梦。1933年,希特勒当上总理后,开始推行排犹政策。德国政府禁止犹太人经商、从军和担任公职,纳粹党徒公然骚扰犹太人商店、欺侮犹太人。犹太人纷纷逃亡国外,尤其是美国。而在逃亡的犹太人的口耳相传中,希特勒成了犹太民族的公敌,一些犹太籍黑帮大佬坐不住了。1933年早春,纽约黑道江湖上开始传出刺杀希特勒的计划。
FBI全国大搜捕
司法部部长卡明斯接到上级指令后,立刻想起了埃德加胡佛(J. Edgar Hoover)。胡佛时任司法部调查局主任,是一位退伍老兵,他在30年代以几场美丽的反黑战提高了调查局的地位。1935年,调查局正式改名为联邦调查局(FBI)。随后的48年里,美国换了8位总统,16位总检察官,但FBI局长却始终名叫胡佛。
卡明斯命令胡佛必须在半年之内找到那封吓唬信的主人——丹尼尔斯特恩。1933年春天,胡佛亲自领导的“G行动小组”开始了全国大搜捕。
很快,芝加哥调查分局传来一条重要线索。一位告密者说他听到一个叫丹尼尔斯特恩的人扬言要刺杀希特勒,这个斯特恩刚刚从芝加哥搬到了费城,这正是那封吓唬信的投寄地址,费城的探员开始查找全城的电话纪录,但是一点进展也没有。
“G行动小组”没有泄气,他们找来了美国犹太黑帮的几大头目兰基斯、霍夫、西格尔一一问话,但这些人都一口咬定,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刺杀希特勒的计划,也没有听说过斯特恩这个名字。令行动小组不满的是,有些黑帮大佬在听说有人要干希特勒一票后,满脸惊喜:“他妈的,谁想出了这个天才的主意。”
1933年4月,美国司法部又收到了德国大使转来的一封信,但这次不是吓唬,信中说:“我听到了几个纽约犹太人的谈话,获悉一个暗杀希特勒的计划正在实行中,一名年轻人的美国人已经被选中执行此次行动,犹太人都在为这样的计划而欢呼。”信件后还署了名“博达哥”。随这封信送到司法部的还有德国大使的亲笔纸条:“假如此事能够亲自处理则至为盼望。”
调查局局长胡佛动员了华盛顿的所有探员,从7月18日到23日,探员们翻遍了城市的通讯录、电话簿和邮政纪录。但很可惜,光凭“博达哥”这个名字实在是大海捞针。
4月24日,调查局收到了一封寄自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信,报告此事的是一位工程师,曾经在军队服过役,以上校军衔退役。他说在圣卡洛斯市(属于亚利桑那州)拜访一位朋友时,住在一家旅馆里,他偷听到隔壁几个犹太人很大的声音。“一个声音说,希特勒不会在世多久了。一帮在纽约的犹太人已经派了一个人去德国暗杀希特勒。”另一个发言人还提及到了刺客要乘坐的德国轮船的名字。据告密者透露,暗杀定于“1933年5月到9月间,希特勒或者被毒死或者被枪杀”。
听到这些骇人的言语后,上校立即密切留意着隔壁房间的举动,一会儿,从隔壁房间里走出两位矮胖的,年纪大约50岁的男人。等这两人一离开,上校立即找到旅馆的服务生,打听到了他们的名字。就在这位上校给司法部发出告密信时,他忽然呆了,因为他已经把这两个犹太人以及轮船的名字忘得干干净净。
探员们不得不对住在这个旅馆的人展开大调查,但没有人能够回忆起哪怕一点关于那两个矮胖男子的信息。探员们翻阅了旅馆的客人名录,查阅了每一个疑似犹太人的信息,他们把这些可疑的名字传到了华盛顿总部。
谁是刺客?
这条最重要的线索断了。1933年9月2日,调查局特殊探员布兰特雷提交了一份最终报告给胡佛,报告说,一切暗杀线索“完全得不到更确切的证据”。因此,“这个案子将被封存”。看起来黑帮暗杀希特勒的计划将永远沉落历史长河了。
但特拉维夫犹太史专家罗伯特戈德堡。
戈德堡曾经是一个纽约犹太黑帮中的成员,他成长于纽约的贫民聚集地——下东区,中学没毕业就开始混社会,慢慢地他变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杀手。20世纪30年代早期,他成了兰斯基的一名手下。
1933年早春,一些犹太黑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刺杀希特勒,并建议派一个杀手小组去完成,其中包括戈德堡,但戈德堡不太愿意离开美国,于是他就寻求大佬兰基斯的建议,兰基斯将刺杀计划简要地描述了一下,并且信心百倍地告诉戈德堡,不要担心,德海内部有人接应你。兰基斯许诺给每位杀手2500美元酬劳,还给每个人预定了一张去比利时的单程机票。他们都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事,兰基斯都不希望他们回来。
确实,在黑帮内找几个杀手轻易,但想找到有能力暗杀希特勒的人却很难。他的周围全是些头脑机灵、身强力壮的保镖。选中的枪手必须要认识德国风俗,成事后,他还得安排自己如何逃出生天。正因为这件事情很棘手,黑帮挑选人也很慎重。
就在计划步步推进的时候,暗杀希特勒的风声开始走漏,司法部嗅到了气味,引来了胡佛。调查局一边在各大城市调查杀手,一边派出人马盯住犹太黑帮,兰基斯被传唤了几次。正是胡佛的“打草惊蛇”之计使得兰斯基不敢贸然采取行动,暗杀计划最后不了了之。
1993年,曾经参与暗杀计划的戈德堡去世,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后一个了解刺杀详情的人也走了。犹太黑帮刺杀希特勒的故事最终沉寂下来,它的一些文字纪录却留在了FBI的档案局里,档案号为65-53615,档案上写着“阿道夫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