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德国雇佣兵传奇:中世纪是属于雇佣兵的时代

  Landsknechts一词泛指16世纪初的步兵,尤其是来自阿尔萨斯、符腾堡等地的德意志民族长矛步兵。从15世纪末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在帝国财政匮乏的境况下,借鉴瑞士雇佣兵模式建立起了德国雇佣兵这样一支新型武装力量,以图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30年代的近半世纪中,这些士兵学习并发发扬了崭新的步兵技战术,同时延续了德意志民族一脉相承的强悍善战传统,一度扬威西陆战场,成为16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国君竞相倚重的力量。他们还享有这样一个名号--人类历史上衣着最为奇异的军队。当他们身穿古怪绚烂的切口军服,肩扛长矛和双手剑走在中欧的乡野时,可称得上是一幕壮观的风景。他们的勃兴、辉煌和衰落既是军事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又蕴含了太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帝国的衰落

  中古时期的德国历史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分裂史。从执意扭转帝国分裂局面的“红胡子”腓特烈溺毙于小亚细亚的那一天起,神圣罗马帝国就一步步不可逆转的走向分裂和衰弱。诸侯的实力愈发增强,中心政权所能把握的财力、物力与人力日益匮乏,与中国的东周列国时代类似。从13世纪末开始,7位德国最有实力的诸侯经选举担任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整个帝海内部分崩离析,七大诸侯以下还有更多的中小诸侯和上千名骑士互相割据。外有教皇势力在德意志的横征暴敛,匈牙利人的悄然崛起,战胜了条顿骑士团后的波兰人实力更是空前膨胀。神圣罗马帝国一时岌岌可危。

  对从1273年以来一直把持地位的哈布斯堡家族来说,神圣罗马皇帝的帝位以及其必须保护罗马教皇的义务此时已经变成了一块烫手山芋,等待他们的是15、16世纪之交欧洲极端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在欧洲政坛稳坐数百年之久、圆滑老练的哈布斯堡家族派出家族中的年轻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力三世之子马克西米连去和勃艮第公国公爵“大胆查理”之女玛丽结婚,但哈布斯堡王室和勃艮第大公都低估了从英法百年战役中凝炼出的法国民族意识。1477年“大胆查理”的骑士与效力法王的军队交战于南希。这一年正是查理之女玛丽与马克西米连两个年轻人喜结良缘的一年。

  山民的成功

  南希会战中,法军的主力--装备简陋的瑞士山民用长矛和戟上演了一场步兵战胜重装骑兵的经典战例。大批重甲在身的勃艮第骑士连同“大胆查理”皆阵亡于此。显赫一时的勃艮第公国就此一蹶不振。这支树立了传奇般功勋的瑞士雇佣军虽成为这场伟大军事变革的领军者,但却没有将这场变革进行到底。瑞士人的善战精神和独特步兵战法有其社会历史背景。同时期意大利闻名军事理论学家马基雅夫利在《兵法》中这样解释:“瑞士人贫寒,但很看重自由,因此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他们总是奋起保卫自己的家园,以免遭受德国公爵颐指气使的凌辱。德国人的财富使他们有能力组建骑兵。瑞士人贫穷,无力这样做,只能用步兵抵御敌人骑兵。现实迫使他们转而从古人的军事机制中,从能够顶住骑兵的疯狂攻击的武器中求取自身的安全。”瑞士步兵方阵广泛装备了长矛、戟、钉锤枪等便于对抗骑兵的武器。武器的优势绝非瑞士军队崛起的唯一要素,这支军队赖以成名的秘密是严酷的纪律。面对锋利的长矛和滚滚铁骑,步兵方阵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就会如雪崩一样瓦解,这在以前是不乏先例的。

  南希会战固然有其特别性,但是从政治与社会的大背景下无疑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欧洲延续多年的采邑军制已不再适应现实需求。从技战术上说,在纪律严明的步兵方阵面前,单枪匹马作战的重甲骑士已经失去了优势,而装备费用却高的惊人。同时大批欧洲骑士开始经营商业,对作战也不再感爱好,这就使欧洲君王无法再依赖骑士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两下对比,尽管瑞士步兵方阵更多是建立在模拟马其顿人步兵方阵的基础之上,在兵员组成和武器装备商上也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这种新奇、高效尤其是节约费用的作战方式,还是引起了欧洲各路君主的注重。战役结束后的瑞士步兵被所属各州广泛出租给欧洲各路君主作战,一时间成为炙手可热的力量。尤其是法王广募瑞士士兵为自己效劳,成为瑞士雇佣兵的最大客户。但在全欧洲只有很少的人敏锐注重到这是一个军事革新的拐点,更是一个后来者以较低代价超越对手的契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