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自杀性爆炸:为了72个处女新娘“与敌同眠”?

  至今为止,在以巴地区,自杀性爆炸根本看不到停止的迹象。而在其他地区,比如美国,比如印尼的巴厘岛,人们也已经看到了这一现象的巨大威胁。

  他们拉响炸弹不是为了自杀,而是为了杀人。一个人要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结束别人的生命?在人类的历史上,如此密集的自杀性杀人现象从来没有出现过,那么,为什么以巴地区会如此频繁呢?

  以色列军队的占领、残暴和滥杀,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危机,神圣的宗教使命,72个处女新娘的诱惑是自杀性爆炸如此集中和惨烈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自杀性爆炸和五次自爆狂潮

  自杀性爆炸的缘起是与哈马斯(伊斯兰抵挡运动)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哈马斯在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起义中兴起,随后公布其宗旨即圣战。哈马斯不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发誓要把以色列赶进大海。1993年奥斯陆协议的签署,对哈马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最后,哈马斯决定拒绝并破坏这一协议。

  当时的哈马斯领导人认为,要破坏已经逐渐赢得民心的奥斯陆协议的实施,仅仅“圣战”是不够的,还需要“牺牲”。而牺牲的目的,就是制造尽可能多的伤亡,扰乱以色列民众的日常生活,最终导致奥斯陆协议的流产。

  1993年4月16日,就在奥斯陆协议即将签署之前,以巴冲突中第一例自杀性爆炸发生。这个第一例自杀性爆炸事件,正是哈马斯一手策划的。当日,一位巴勒斯坦极端分子开着装满炸药的汽车冲进约旦河谷的一个犹太人定居点并引爆汽车,导致一名犹太人死亡和7名犹太人受伤。

  这一爆炸开了一个血腥的先例。根据有关学者的统计研究,巴极端组织共掀起了五次自杀性爆炸的浪潮。第一次是1993年9月奥斯陆签署之后,第二次是1994年一名希伯伦犹太人极端分子持枪向正在祈祷的巴勒斯坦穆斯林人群扫射打死数十人事件之后,第三次是在以色列军队打死哈马斯一名炸弹专家之后。

  发生在1996年2月到3月的第三次爆炸狂潮是其中异常血腥的一次。 当年2月25日,以色列国家公交公司一辆18路公共汽车在耶路撒冷遭遇自杀性爆炸袭击,死亡25人。3月3日,又一辆18路汽车在耶路撒冷遇袭,导致17人死亡。3月4日,特拉维夫一座建筑遭遇自杀性爆炸袭击,13人死亡。

  2000年9月29日开始的新一轮以巴冲突使自杀性爆炸现象复活并迅速达到了第四次“高潮”。在几个月里,几乎每周都有自杀性爆炸,而一周之内发生数起自杀性爆炸事件也并不稀奇。

  在2001年10月底至2002年3月,自杀性爆炸现象又死灰复燃并在当年年底形成了第五次狂潮,根据以色列外交部发布的数字,有125名以色列人在以自杀性爆炸为主的暴力袭击中丧生,以色列民众中对自杀性爆炸的憎恨达到了沸点。当月27日晚是以色列一年最重要的三大节日逾越节之夜,就在晚宴时分,以色列北部城市内塔尼亚发生特大自杀性爆炸事件,29人丧生。这直接导致以军于3月29日发动的20年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防卫墙行动”。

  毕竟是什么动机和原因促使一批接一批的巴勒斯坦人走上用自杀来杀人的道路呢?这其中既有社会和经济原因,也有宗教和心理原因,还有一些个人的或者其他复杂的综合因素。

  以色列军队的占领、残暴和滥杀

  居住在拉法的巴勒斯坦人S是个心理学家,她4岁大的儿子现在整天玩的游戏就是“当烈士”。作为心理专家,她对此却毫无办法。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对和平失去信心促使更多的巴勒斯坦人支持暴力,他们相信既然谈判不能带来和平,武力也许能够帮助他们结束被占领状态、实现他们的建国目标。1996年,当和平进程正在起步的时候,只有22%的巴勒斯坦人支持暴力袭击。当2000年7月戴维营会谈失败后,支持暴力袭击的巴勒斯坦人的比例上升到52%。而当本次以巴冲突爆发以后,这一比例迅速攀升到86%。在过去很长时间,民意调查表明,大部分巴勒斯坦人认为和谈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目前,超过70%的巴勒斯坦人认为只有暴力才能得到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

  巴勒斯坦报纸常常刊登类似的漫画:以色列检查站和士兵,双手高举的巴勒斯坦人,巨大的爆炸波以及旁边的大字:为什么?这些漫画的含义显而易见:在巴勒斯坦人看来,之所以有这么多血腥的相互屠杀,其原因在于以色列军队的占领、残暴和滥杀,在于无处不在的以军检查站的蛮横和羞辱。一位巴勒斯坦记者曾讲述说,在一个检查站前,一位以色列士兵把他的记者证扔到地上,然后傲慢地对他说:拣起来拿走。

  自杀性爆炸是反抗残暴,但是这种事情本身却是残暴的。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自杀性爆炸者大都受过较好的教育,而且这一特征在2000年9月本次以巴冲突爆发后出现的自杀性爆炸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色列研究人员奈克曼·特尔最近在一次研讨会上宣布的数字显示,在总共149名自杀性爆炸者中,53人受过某些高等教育,56人受过高中教育,只有40人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在年龄方面,大部分自杀性爆炸者也都是刚及弱冠的年轻人。在全部自杀性爆炸者中,三分之二的人年龄在17岁到23岁之间,另外三分之一的人年龄一般也不超过30岁。只有三个“人体炸弹”的年龄超过30岁,其中最大的48岁,这三人都是哈马斯招募的,原因是哈马斯希望他们的年龄能够帮助袭击取得更大“成功”。

  “恰恰是这些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才最不甘心被人奴隶,因而成为自杀性爆炸的主体。”相关人士评论说。而巴勒斯坦人常说的话是:只要占领还继承,就不会有安全,我们不会在坦克的影子里谈论安全。苦难、耻辱和复仇心理,都是产生大量年轻自杀性爆炸者的温床。

  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危机

  除了战役的残酷,难道就没有别的原因了吗?一些学者指出,在所有原因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就是经济。

  在1994年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机构根据奥斯陆协议成立之前,这些地方一直在以色列的直接占领之下。巴民族权利机构成立后,以色列仍旧部分或者间接地统治着巴勒斯坦领土。所以,占领并不是什么新东西,从1967年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的第一天起,巴勒斯坦人就开始承受以色列人的羞辱和歧视性对待。但是,为什么偏偏现在自杀性爆炸如此之多?

  在那1987年之前,以巴经济持续增长,近乎半数的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境内打工,还有数以万计的巴勒斯坦人在盛产石油的海湾国家打工。但是到了80年代中期,这些石油国普遍经济衰退,以色列也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失业率急剧上升,经济上的挫败成为起义的深层原因之一。

  目前的以巴冲突的背后,实际上也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和平进程的曲折给巴勒斯坦人带来了经济上的灾害,由于不能进入以色列打工,巴勒斯坦境内失业率很快上升到50%以上。假如不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危机,自杀性爆炸是不会得到如此空前的支持的。

  应该说,在任何情况下被占领都是难以接受的事情,但是在经济状况恶化的情况下,反抗占领的斗争将会更加血腥和激烈。在经济窘境下,人们也更加轻易相信宗教的力量。而在巴勒斯坦领土上以色列定居点的繁荣,也刺激着巴勒斯坦的仇恨心理。

  一位学者说,随着以巴冲突的继承,随着巴勒斯坦方面死亡人数的持续增加,随着以色列封锁、宵禁、路障、羞辱和经济萧条的继承,仅仅是对以色列的仇恨和失望心理就足以是巴勒斯坦年轻人走上自杀性爆炸之路。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巴勒斯坦年轻人都愿意付出生命。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说是成为烈士而死可以迎接天堂的光耀,天堂里会有72个处女新娘在等待他。尽管很多人,比如M,并不认为这是很多年轻人愿意去死的根本原因。但是,这也许是原因之一,M本人也相信天堂和72个处女新娘的存在。

  但是,M说,像很多巴勒斯坦母亲一样,他母亲常常告诉他,他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为民族效劳,而不一定要死。他认为,即使是那些公开称赞自己当了“烈士”的儿子的巴勒斯坦母亲,也会私下里为儿子的牺牲而流泪。

  学习心理学的H则认为,对于在天堂永恒生命的承诺的确可能是部分人做出决定的主要出发点。他说,因为人们大都很珍爱现世的生命,所以人们很轻易相信在另一个世界的永恒生命会更好。那些选择以成为烈士这一形式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实际上相信他们的生命并没有结束,相反还得到了延伸。他们会认为牺牲自己现世生命为真主添光正是热爱生命的体现。

  H认为,72个处女新娘的说法迎合了人类的本性,一些以此鼓励人们进行自杀性爆炸的人也许比弗罗伊德还要了解性驱动力的力量。

  在巴勒斯坦,也有很多“世俗”的人根本不拿72个处女新娘的说法当一回事,很多人一听到这样的说法甚至会哑然失笑。但是,即使这些并不相信72个处女说法的人,相称一部分也认为有天堂的存在。一些人会在“同志们”奔赴自杀性爆炸使命之前请他们代为向以前牺牲的“烈士”问好——他们相信,这些自杀性爆炸者会上天堂,然后在天堂遇到以前的“战友”。

  加沙居民E则表示他很难相信宗教信奉是人们走上自杀性爆炸之途的一个原因。他说,假如真有天堂,假如自杀性爆炸者真的能在天堂拥有72个处女新娘,那么,那些伊斯兰运动的领袖们为什么自己不去天堂,为什么不派他们的儿子去执行自杀性爆炸任务从而在天堂娶72个新娘?E认为,巴勒斯坦年轻人当中的某种心理被人利用了。

  S也相信天堂的存在,但是他并不过分相信永恒生命的存在。他认为,伊斯兰教也要求人们珍惜现世今生。几年前,他和其他一些主张珍惜此生的人离开哈马斯,创建了伊斯兰民族挽救阵线。作为事实上被巴官方默认的一个政治派别,伊斯兰民族挽救阵线并不主张用武力去争取政治目的。但是在本次巴勒斯坦起义后,包括S在内的该阵线的一些人又返回哈马斯,因为哈马斯已经“赢得民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