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日本的“壬申之乱”是怎么回事?日本的皇位继承有多乱?

  今天故事小编给大家带来日本的“壬申之乱”是怎么回事?感爱好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朝时期的“靖难之役”是一场由叔叔打侄子,并且成功夺权的皇位争夺战。这场动乱的根源还是在明朝皇位传承上,朱元璋打破了千百年来中国皇位的传承制度--“立长不立幼、立贤不立长”。他死前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而非能力更强的儿子朱棣。

  在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其实早在大明一千年前就发生过一场类似的叔叔夺取侄子皇位的事件——壬申之乱,这场动乱的爆发反映了日本皇位传承的无序让人瞠目。

  壬申之乱的爆发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崇尚大唐文化的天智天皇,想改变倭国皇位在同母兄弟间继续的传统惯例,采用大唐的嫡子继续制度。将皇位传位于大友皇子(弘文天皇),结果大友皇子即位后打算除掉大海人皇子,结果引发了大海人皇子的强烈反弹,爆发了动乱。

  壬申之乱

  一、日本皇位的传承之战---壬申之乱

  壬申之乱是发生在672年,日本皇族为了夺皇位而发生的一场动乱,这场动乱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的第38代天皇——天智天皇在皇位继续上面左右摇晃导致的。

  在663年(天智天皇2年)的白江口之战中战败后,当时天智天皇开始全面向大唐的学习,天智天皇推行大化改新,并参照《唐令》颁布了《近江令》,这也是日本走向法制化道路的开始,在日本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在672年,天智天皇病逝前,关于天皇的皇位继续人有两个人选:一个是自己的亲弟弟大海人皇子,另一个是自己的儿子大友皇子。

  大海人皇子才能出众,在早年曾经帮助天智天皇夺得了皇位,所以很得天智天皇的器重,天智天皇先后将自己的四个女儿都嫁给了大海人皇子!

  这里要说一下,当时日本婚嫁非常之乱,天智天皇的女儿不但有四个嫁给了自己的亲叔叔,还有嫁给自己的堂兄弟的,甚至还有嫁给自己侄子的,辈分之乱简直无从算起……

  刚刚夺得皇位的天智天皇觉得传统的兄终弟及继续皇位挺好,于是就将自己的弟弟大海人皇子立为了皇储。

  但到了晚年,天智天皇学习到了唐朝的嫡长子继续制度后,发觉这种制度更优秀,另外可能觉得自己死后,弟弟大海人皇子上位不会善待自己的子孙,就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大友皇子。于是先将大海人皇子放逐到吉野,后又将自己的儿子立为皇储。

  天智天皇死后大友皇子即位,大友皇子对自己皇位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立刻预备下手。没想到,大友皇子的其中一个妃子十市皇女,偷偷向大海人皇子泄露了机密情报,大海人皇子接到消息,立刻开始行动起来,最后凭借自己的威望和能力最后成功夺得了皇位。

  那么为啥大友皇子的王妃会向大海人泄密呢?因为这个王妃十市皇女就是大海人的女儿,你看着辈分乱不乱吧。

  壬申之乱战况

  这场动乱爆发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日本皇室混乱不堪的皇位继续制度。在日本皇室中,天皇的皇位是兄弟、妻子、母亲、儿子都可以继续。

  而壬申之乱的爆发就是因为崇尚大唐文化的天智天皇,想改变倭国皇位在同母兄弟间继续的传统惯例,采用大唐的嫡子继续制度。将皇位传位于大友皇子(弘文天皇),结果引发了大海人皇子的强烈不满,爆发了动乱。

  到了奈良时代的时候,当时有个大友皇子的曾孙,名叫淡海三船,是个闻名的学者,他为历代天皇撰选汉式谥号,大海人天皇的谥号就是天武天皇,意为“上天立武王,消灭暴君”,也就是把大海人比作周武王,大友皇子比作纣王。

  日本的天武天皇

  二、日本杂乱的皇位继续制度

  其实日本皇位的继续制度一直处于无序状态。在日本皇室中父亲死了,儿子未必能够继续皇位。兄终弟及、夫死妻继、子死母及的情况都是常常出现的。上文讲的壬申之乱就是兄终弟及的典型例子。

  兄终弟及这种传承方式,在中国历史也常常出现,最明显的就是三国时期孙策传位于孙权,北宋时期,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都是国君没有子嗣或者子嗣年幼的情况下为稳固江山而做出的决定。

  但夫死妻继这种传承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就几乎没见过,虽然武则天也是女皇帝,但她也不是夫死妻继直接当上的,武则天也是经过几代皇帝后才慢慢把握大权。但日本不同,日本历史上就出现过6位女皇,都是夫死妻继当上的。

  上文讲的大海人皇子的妻子就是其中一位,在天武天皇(大海人皇子)死前,由于皇子年幼,就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妻子鸬野皇女(也就是大海人的亲侄女,天智天皇的女儿),让其治理日本,待继续人草壁皇子长大以后再传位于他。

  结果太子体弱多病二十八岁就死了,鸬野皇女直接自己当了日本天皇,这就是日本第41代天皇持统天皇。

  十年后,等到草壁皇子之子长大,鸬野皇女这才给孙子禅让了天皇之位,改称太上天皇,孙子轻皇子就是文武天皇。

  但是文武天皇也是寿命不长,文武天皇死后他的母亲阿倍皇女即位成了天皇,这就是闻名的元明天皇。

  日本的元明天皇是日本历史上闻名的女天皇,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效仿长安修建了建平城京(今奈良)。日本历史上闻名的“奈良时代”从此拉开了序幕。

  奈良城中的大唐风格建筑

  这个元明天皇阿陪皇女的父亲也是天智天皇,她嫁给了自己的侄子兼堂弟草壁皇子,她管持统天皇鸬野皇女叫姐姐也叫婆婆。

  不仅如此元明天皇在死前又因为皇孙年幼,干脆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女儿德冰高内亲王,这就是元正天皇。

  总之日本的皇位继续可以说是要多乱就有多乱!

  三、《皇室典范》树立了日本皇室的传承之法

  日本皇位继续制度变得有序是在日本倒幕运动爆发后。当时日本天皇被推上历史舞台,并且获得了实权成为了日本最高统治者,这时稳定的皇室传承制度显得相称重要,于是在1889年,日本天皇颁布了《皇室典范》这一法律,这是一套规定皇位继续顺序与日本皇室的制度与结构相关的法律。

  (日本皇室成员)

  《皇室典范》规定了继续顺序。

  第一“皇位传于皇长子”,“皇长子不在则传于皇长孙,皇长子及其子孙皆不在则传于皇次子及其子孙”。

  第二,规定“天皇驾崩之时皇嗣立即践祚”。

  第三,天皇的位置只能传位于皇室的男性成员,女性天皇将不会再出现。

  第四,规定“皇子孙继续皇位以嫡出为先,皇庶子孙继续皇位仅限于皇嫡子孙皆不在的场合”。

  至此,日本皇室在皇位传承上杂乱无序的制度才彻底终结。

  但近年来受到《皇室典范》制约的日本皇室面临着继续人不足的问题,现在的日本皇室不仅不答应女性皇族成员继续皇位,女系血统的成员也不行,并且女性皇族成员结婚后必须脱离皇籍,成为平民,这就使日本皇族人数愈来愈少。

  四、总结

  日本的皇位传承制度之所以会杂乱无序,与日本当时纷乱的社会情况有密切关系。由于日本当时社会生产力底下,儒家文化还没有深入影响到日本的各个方面。

  在白江口一战后,日本才熟悉的自己和唐朝巨大的差距,这才兴起了遣唐使,疯狂学习来自大唐的各个方面。

  如今看来日本天皇在“壬申之乱”前后的继续制度相称简陋,但在当时的日本也是最佳的选择,当时所以皇位继续必须选择具有一定能力的皇室成员来继续,这就导致了在皇子年幼的情况下,兄弟、妻子就都能够继续皇位,以保证国家的安稳。

  文/特约作者:福尔摩小登

  90后历史兴趣者,潜心研究历史多年,对关于历史的一切都布满了好奇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