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役中,苏军为打破德军大规模进攻并粉碎德军战略集团而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实施的一次防备战争(7月5—23日)和数次进攻战争(7月12日—8月23日)。
1943年2月初,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争后,苏军乘胜进攻,于2月15日收复了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参见哈尔科夫苏军进攻战争),德军在苏联南部的处境日趋恶化。德国军事威力、士气民心和在仆从国的威信一落千丈。希特勒撤消了受到严峻打击的B集团军群番号,重新组建了南方集团军群,并任命曼施坦因元帅为司令。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向顿聂兹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军发起反击,于3月17日重新夺回哈尔科夫,18日又占领了别尔哥罗德,苏军被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域(参见哈尔科夫德军进攻战争)。自此,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央的突出部。在突出部的北面,德中心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附近的突出部。在南面,德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域。在突出部内的是苏军中心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德双方在库尔斯克地域附近都暂时转入防备。
为了改善帝海内政困境并防止法西斯集团分崩离析,德军统帅部决定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夏季进攻,夺取战略主动权,扭转不利的战役进程。德军考虑到其军队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的有利态势,决定从南、北两面向该突出部根部实施向心突击,围歼中心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尔后向西南方面军后方突击。此后预定向东北方向发展进攻。同时,还打算向列宁格勒进攻。为在库尔斯克附近预备代号为“堡垒”的战争,颁布了希特勒4月15日签发的第6号命令。德军在苏德战场全部坦克师的近70%、作战飞机的65%以上参加了这一战争。各突击集团共编有50个最有战斗力的师(内16个坦克师,摩托化师)和许多独立部队,分属“中心”集团军群(司令为克卢格元帅)第9(司令为莫德尔上将,335000人)、第2集团军(96000人)以及“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曼施坦因元帅)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为霍斯,223907人,由北向南由第52步兵军、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第2装甲军组成,第48装甲军配有第33,第11两个坦克师,“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第10装甲旅和第167步兵师。党卫军第2装甲军由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第2“帝国”和第3“骷髅”3个装甲掷弹兵师构成)和“肯普夫”战争集群(126000人,有10个师,其中有3个坦克师,分别是第3、第7和第19坦克师,另外拥有45辆“虎式”坦克的第503坦克营也配属在该兵团中。)。此外,约有20个师在各突击集团翼侧行动。第4、第6航空队的航空兵负责增援陆军。德军这一集团总兵力达9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700辆,飞行2050架。在德军企图中占重要地位的是大量集中使用新式技术兵器——“虎”式、“豹”式坦克和“斐迪南”式强击火炮,以及新式飞机(“福克沃尔夫190A”式战斗机和“汉克尔129”式攻击机)。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1942—1943年之交的冬季进攻之后命令军队转入防备,巩固既占地区,预备发动进攻。主要突击预定指向西南方向。但发觉德军在库尔斯克附近预备进攻以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遂决定在库尔斯克突出部暂时转入按计划组织的防备,在此预备坚守,在防备交战中消耗德军突击集团,为苏军转入反攻,进而转入战略总攻创造有利条件。中心方面军奉命抗击德军从奥廖尔方面的进攻,沃罗涅日方面军抗击德军由别尔哥罗德地域的进攻。预定在完成防备任务后,苏军在奥廖尔方向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转入反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为瓦图京大将)和草原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与西南方面军(司令为马利诺夫斯基大将)协同,粉碎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集团(“鲁缅采夫统帅”战争);3个骑兵军—近卫第3、第5、第7骑兵军;空军第5集团军(司令为戈留诺夫空军中将);1个步兵军;6个独立坦克军和机械化军(方面军总计573195人)。军区应防止德军从奥廖尔方面或由别尔哥罗德地域实施深远突破,而当苏军转入反攻时,应由纵深增强突击力量。
战斗队形和防备阵地均作纵深梯次配置的指导思想,是库尔斯克附近组织防备的依据,这些防备阵地有完善的堑壕体系及其他工事体系。建立稳固防备的决定性条件是:兵力兵器大量集中于德军可能突击方向;各方面军战争布势纵深达50—70公里。组织了强盛的对空防备,由各方面军的歼击航空兵和高射炮兵,以及国土防空军大量兵力执行防空任务。库尔斯克、奥廖尔、沃罗涅日和哈尔科夫等州的党和苏维埃组织以及居民,对构筑防备地区给予了积极增援。首长、司令部和政治机关为动员全体人员完成当前任务在军队中开展了大量工作。党政工作和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使军队预备进行坚守防备,保证高昂的进攻锐气和粉碎库尔斯克德军的坚定决心。在精神—心理教育中,着重培养打退使用新型坦克的德军坦克兵力突击的决心。各集团军举行了反坦克歼击手大会。步兵分队进行了坦克“辗压”练习。
7月4日晚,苏军近卫第6集团军的侦查部队捕捉了一个德军第168步兵师的士兵,他供认德军的进攻将从第二天即7月5日开始,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下令守军开始进行炮火反预备,以打乱德军的进攻。7月5日凌晨2点,在突出部北方的苏第13集团军捕捉了德国第6步兵师的一个中士,他也称德军将在5日凌晨3点发动进攻,朱可夫马上下令中心方面军开始炮火反预备。沃罗涅日于5日1时10分,中心方面军于5日2时20分,苏军对德军各突击集团集中地域实施了炮火反预备,德军遭受损失,7月5日晨才开始进攻,迫使德军“中心”集团军群推迟了2个半小时,“南方集团军”推迟3个小时发起攻击。德军第一日就把预备用于“堡垒”战争的基本兵力投入了交战,其目的是以坦克师的“撞击”突击来突破苏军防备并逼近库尔斯克。在地面和空中展开了激烈交战。苏军在航空兵增援下击退了德军多次猛烈冲击,航空兵每昼夜出动飞机2000—3000架次。在7天的战斗中,德军在此仅楔入苏军防备10—12公里。方面军未使用大本营准备队,仅以自己的兵力就顺利完成了防备任务。7月12日,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正面也争得了防备交战的转折。德军基本兵力转入防备。7月13—15日,德军仅在普罗霍罗夫卡以南地域对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和第69集团军的部队继承冲击。德军在突出部南正面最远前进了35公里。
在库尔斯克以南的防备交战中,德军遭到疲劳和消耗。7月16日,德军在强盛后卫的掩护下开始退回出发阵地。沃罗涅日方面军在自己地带开始追击德军,7月18日夜间,草原方面军也开始了追击。
7月12日,库尔斯克会战新阶段——苏军反攻终于来到。西方面军加强了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为巴达诺夫坦克兵中将)、第11集团军(65000人,司令为费久宁斯基中将)和近卫骑兵第2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则加强了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司令为雷巴尔科中将)。布良斯克方面军在发展进攻中,对姆岑斯克地域德军集团进行了深远包围,迫其退却。不久,博尔霍夫获得解放。8月5日,布良斯克方面军在西方面军和中心方面军从两翼配合下,经激烈战斗解放了奥廖尔。同日,草原方面军解放了别尔哥罗德。8月5日晚,为向解放这些城市的军队祝捷,在莫斯科首次鸣放礼炮。12个战功卓著的部队和兵团获得“奥廖尔”、“别尔哥罗德”荣誉称号。至8月18日前,苏军已进逼德军在布良斯克以东构筑的防备地区。经过历时37天的奥廖尔进攻战争,苏军西进约150公里。德军15个师被击溃。苏联游击队在敌后的积极行动促进了战争的顺利实施。仅从7月22日至8月1日期间,奥廖尔州的游击队就破坏了7500余根铁轨。游击队袭击德军铁路交通线,造成了军列的拥挤堵塞。奥廖尔集团被击溃后,德军统帅部利用奥廖尔基地向东突击的计划落空。
8月3日晨,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猛烈炮火预备和航空火力预备之后,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开始反攻。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由别尔哥罗德西北地域向博戈杜霍夫、瓦尔基、新沃多拉加总方向并肩实施分割突击。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步兵刚楔入德军主要防备地带,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先遣旅就进入交战,突破了防备的战术地幅,随后快速军队开始在战争纵深扩张战果。德军在托马罗夫卡、鲍里索夫卡、别尔哥罗德地域亦遭重创。至8月11日日终前,沃罗涅日方面军向西和西南方向扩大了突破口,其右翼向德军支撑点博罗姆利亚、阿赫特尔卡、科捷利瓦开进,坦克第1集团军部队则切断了哈尔科夫—波尔塔瓦铁路,并从西面包围了哈尔科夫。同日,草原方面军逼近哈尔科夫外层防备围郭。德军统帅部将从顿巴斯调来的战争准备队投入交战,企图由博戈杜霍夫以南地域(8月11—17日),继之由阿赫特尔卡地域(8月18—20日)实施反突击,以粉碎苏军,但这些企图均未得逞。8月22日下午,德军被迫开始由哈尔科夫地域后退。在激烈战斗中,草原方面军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配合下,于8月23日近12时解放了哈尔科夫。由于攻占该市时英勇善战,草原方面军战功卓著的兵团被授予“哈尔科夫”荣誉称号。在库尔斯克会战最后一个战争即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争过程中,德军15个师被击溃。苏军向南和西南方向前进140公里,将进攻正面扩大到300公里,从而为解放左岸乌克兰并前出第聂伯河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