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麦克阿瑟是谁?朝鲜战争之后为何罢免了他的职位?

  麦克阿瑟是什么人?朝鲜战役他做了什么?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役爆发了。韩国军队在后来朝鲜人民军的强盛攻势下被打的节节败退,即便是美国组织了联合国军队去全力拯救也无济于事。不过随着9月15日仁川登陆战的成功实施,朝鲜战役形势瞬间逆转。而后志自得满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下令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北进,并敦促朝鲜政府尽早投降。

  面对联合国军的疯狂北进,尽管刚刚成立的共和国严肃警告,但麦克阿瑟置若罔闻。

  1950年10月1日,联合国军陆续越过38线,并于10月19日占领平壤,而共和国也不得不在苏联空中增援迟迟未到位的情况下跨过鸭绿江路朝参战,而麦克阿瑟的作死操作也随之开始。

  早先在1950年9月30日,总理严肃警告联合国军不许越过三八线,否则将不会置之不理。而当时的麦克阿瑟完全不将新生的共和国放在眼里,并高声断言共和国不过是虚张声势,不足为虑。

  不过美国政府并未因麦克阿瑟的大嘴而掉以轻心,时任总统杜鲁门不断要求麦克阿瑟评估共和国参战的可能性,并命令其做出应对。

  但这个日理万机的老将实在是太忙了,以至于杜鲁门不得不在10月15日屈尊前往威克岛与附近的麦克阿瑟会面。而面对这样的“恩遇”,麦克阿瑟不仅全盘笑纳,坦然受用,更在杜鲁门面前抽烟打诨,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

  而更令杜鲁门无语的是,因为麦克阿瑟始终未将共和国放在眼里,所以也几乎未做任何情报收集,在杜鲁门面前始终是“共和国不会参战”的自信满满,忽悠杜鲁门张口就来,完全不把杜鲁门当干部。

  虽然杜鲁门此前赋予了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役先斩后奏的大权,但麦克阿瑟的过分自信却让他忧心忡忡。

  果不其然,10月25日,随着志愿军先头部队与南朝鲜军队在温井里遭遇,抗美援朝的第一枪终于打响。而随着11月1日中美军队在云山正式遭遇,两大强国的利刃终于遇到了一起。

  而第一次战争的结果也是毫无悬念的,虽然志愿军武器极其落后,但彭总早在入朝前便对麦克阿瑟的指挥艺术了如指掌,并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反击方式。加上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遭遇迎头痛击,被迫从鸭绿江畔退到青川江以南。

  而第一次战争的惨败也让麦克阿瑟异常尴尬,他许诺给士兵们“感恩节前结束战役”的计划毫无疑问泡了汤。

  但麦克阿瑟有办法,他不是分析战场随机应变,而是继承自己的高谈阔论,比如按照自己的主观判定,认为共和国不过是小股部队,而且即便入朝参战也是保卫边境的水利设施。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定,麦克阿瑟身先士卒,乘坐飞机到朝鲜北部进行军事侦查。因为他在白雪皑皑的冰原什么也没有看见,所以他感觉自己说得没毛病,并再度宣告会在圣诞节前结束战役。殊不知此时的第九兵团数十万大军已经秘密入朝,随时预备给联合国军致命一击。

  为了鼓励联合国军高歌猛进,麦克阿瑟将自己的计划以朋友圈直播的形式公诸于众,其狂妄到极点的操作很快就让他遭遇了第二次打脸。

  随着第二次战争东西线的大获全胜,冒进的联合国军再度遭遇巨大打击,不得不全线溃退到三八线附近。

  第二次基本奠定了抗美援朝的格局,也基本敲定了麦克阿瑟晚节不保的命运,这位老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他的所谓赫赫战功,基本都是建立在美国强盛的国力之上,而在真正的战神面前,他能做的只有弄巧成拙的丢人。

  为防止联合国军的疯狂反扑,志愿军在第二次战争胜利后,迅速发起第三次战争,全线越过三八线对联合国军纵深展开猛烈进攻,并占领了韩国首都汉城,而灰头土脸的麦克阿瑟除了咆哮就是吼叫。

  假如不是第8集团军总司令李奇微及时发现了志愿军后勤补给不足的弱点,在第四次战争中对志愿军造成巨大杀伤从而将战线重新恢复到38线,麦克阿瑟的命运很有可能继承悲催下去。

  但美国高层早已受过这个桀骜不驯的所谓老将了,虽然麦克阿瑟年纪不小了,却从没有所谓的担当精神。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接连溃败,麦克阿瑟不从自己身上,即垃圾的指挥找原因,反而怪罪美国政府影响了他的发挥,比如不让委员长参战,不让麦克阿瑟使用核武器。

  所以,受够了麦克阿瑟的美国同僚们终于忍无可忍,其结局就是更加忍无可忍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终于在1951年4月11日签署了罢免麦克阿瑟的总统令。

  而为了表达总统大人的愤怒,杜鲁门特意用广播的形式宣布于众,让作为败军之将的麦克阿瑟更加耻辱。

  而这个老将的所谓传奇,也彻底在抗美援朝战役中戛然而止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