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以治待乱,以静待华”的精髓是什么?孙子兵法适用哪些场合?

  “以治待乱,以静待华”的精髓是什么?孙子兵法适用哪些场合?下面故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具体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以治待乱,以静待华,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用自己的严整来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定来对付敌人的轻躁,这是把握将帅心理的手段。用自己部队接近的战场来对付远道而来的敌人,用自己供给充足的部队来对付饥饿不堪的敌人,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秘诀。不要去打击旗帜整洁的敌人,不要去进攻阵容雄壮的敌人,这是把握灵活机变的原则。

  “以治待乱,以静待华”,“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作战原则都是孙子针对敌人的心理状况而采取的相应措施。“治心”即把握军心。行军打仗,首先是要管理好自己,无论进攻,防备,都要军容严整,临危不乱,才能用自己的严整来对付敌人的混乱。

  孙子主张善战的将帅不仅自己应“治”,更要使敌人“乱”。意志混乱的军队,即使兵多将广,都不会有强盛的战斗力。因此使敌人“混乱”就能乘此机会,痛下杀手;乱中取胜。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辽东太守公孙康,偏安一隅。但是他明白,一旦中原混战结束,河北袁氏兄弟就会会师向北,辽东极有可能会被吞并,因此他对袁氏心存戒心已久。官渡之战,袁绍战败,曹操从容的占据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大洲。袁尚,袁熙逃往辽东依附公孙康,公孙康既不愿意袁氏在辽东落脚,又怕曹操急功辽东,自己势单力薄,于是将二袁留下。

  公元207年,曹操讨伐乌桓之后,有人劝曹操攻辽东,生擒二袁,曹操说:“不用动兵,等着公孙康二袁之头送来”,于是便带领军队经柳城撤回。此时,公孙康担心曹操会以二袁为口实讨伐他,想不到曹操并无此意,于是他立刻想到除掉二袁,一则讨好曹操,二则去掉辽东大患。

  没过几天,二袁的首级就送到曹操手中了。曹操不费一兵一卒便消灭了二袁,安定了辽东,主要是他看到了二袁与公孙康之间的关系,所以拿定了主意,以静待哗。假如他轻信人言,进攻辽东,公孙康与二袁必合力抵挡,而曹操久战疲劳,必将成为强弩之末,胜负难料。何况后方还有刘表割据,左右掣肘。反之,不攻辽东,公孙康与袁氏二人必成水火不相容,曹操真是用兵如神呀!

  在商战中,经营者应学会“以治待乱”的计策,趁竞争对手毫无防御,或力量衰弱之际,忽然出击,夺取市场。

  多年以来,美国一家知名公司一直想占领世界豪华汽车市场,但由于竞争对手的实力强盛,特殊是英国一家龙头企业在研制开发新型高档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使美国的公司希望一直未能实现。但是,到了1988年美国公司由于劳资关系紧张,内部治理混乱,加上生产成本上升,使得利润锐减。11月1日,英国公司忽然发起价格战,以更多更具特色的高性价比的车型,打入美国市场,实现了多年未能如愿的梦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