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锡诺普海战:俄国舰队和土耳其舰队的交战,一场引起世界变革的海战

  对锡诺普海战很感爱好的小伙伴们,故事小编带来具体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跟奥斯曼相比,满清在某些方面还是幸运的,奥斯曼距离欧洲太近,常常被人爆捶,尤其是被俄国。很多最新的军事科技都会用到奥斯曼人的头上,等于是欧洲人的武器试验场。

  1853年的锡诺普海战,便是这样的一场战斗。

  锡诺普港是位于土耳其北面、濒临黑海的一个重要军港。克里木战役爆发后,奥斯曼帝国的一支小舰队在11月初进入黑海巡逻。他们发现俄国舰队驶来后,立即躲进了锡诺普港内,企图依托岸上炮台自保,并等待援军的到来。

  根据锡诺普港独特的海湾特点,奥军决定利用港口要塞与军舰形成一个呈包围状态的火力网,待到俄国军舰攻入时,便将他们包围在这个火力网之内。奥军进一步增设了一系列的重型炮台,以加强防备能力。

  其实俄军舰队的实力也不强,主力是三艘风帆战列舰,还有两艘受了伤。直等到另外三艘战列舰到来,俄军才有了一战的决心。不过,他们也明白奥斯曼舰队已经在锡诺普港布下了天罗地网。

  这场战斗跟鸦片战役有几分相像,风帆战列舰对决岸上炮台。其实在双方装备技术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炮台永远是占优势的,威力大,打得准,又有结实的工事,一般军舰不会主动挑战炮台。当然清军那种土围子炮台例外。

  俄军知道奥军的打算,但也没办法,只能预备硬着头皮往里冲。就在这时,上天为他们送来了一个绝佳的进攻时机。11月7日的晚上,海面上忽然蒙上了一层大雾,能见度极低,俄军决定趁此良机开始攻击。

  大雾成了最好的保护伞,俄国军舰大摇大摆地向港口内驶去,他们还挂起了英国军队的旗帜,冒充是奥斯曼的援军。而土耳其人低效的警戒水平也帮了俄国人的大忙,果真将俄军当成了自己的援军,甚至高兴地预备迎接他们。

  直到俄国军舰驶得很近时,奥军才发现自己上了当,没等他们完全反应过来,俄国军舰已经升起安德烈军旗,发起了猛烈炮击。由于奥军丝毫没有预备,而且俄军一路行驶过来,早就对锡诺普海岸的火力点了如指掌,巧妙地躲过了奥军精心设下的炮台火力。

  占尽优势的俄军舰队像打靶一样,把奥斯曼军舰一艘艘送入了海底。然后,俄军把火力转向岸上炮台,以彻底摧毁锡诺普港的防备能力。经过一顿炮击,奥军炮台全部被夷为了平地。

  之所以打得这么顺利,是因为俄军使用了一种秘密武器——开花弹,正式的名字是爆破弹。当时的军舰都是木质的,实心炮弹即使命中,也不过是在军舰身上打个大窟窿,而爆破弹的破坏力则要大得多,还会引发火灾。

  在这次海战之前,爆破弹虽然早就有了,但安全性比较差,只有大型战舰才能使用。俄国人打破这种禁忌,大大拓展了爆破弹的使用范围,从而形成了对奥斯曼舰队和炮台的绝对优势。

  可以说这场小规模的海战是鸦片战役的翻版,俄国人仗着船坚炮利,爆锤奥斯曼帝国。奥军阵亡人数超过三千,俄军却只有37人阵亡,200多人受伤。

  那么,俄国人应该骄傲吗?其实他们一点也不骄傲,因为比俄国更先进的英法舰队立刻就要来了,他们已经淘汰风帆战列舰,用上了蒸汽战舰。

  俄国和奥斯曼的战役,使英法对俄国禁运船用蒸汽机,俄军这才不得不使用老旧的风帆战列舰。俄国人很清晰自己与英法两国的差距,只能寄希望于在英法参战之前,尽快打败奥斯曼结束战役。

  结果却是奥斯曼帝图终于意识到自己打不过俄国人,只好接受英法提出的苛刻条件,以换取他们的助战。英法两国从奥斯曼身上赚足好处后,把俄国人赶了回去,不答应他染指黑海。直到今天,俄国人也没能越过这道海峡,把势力伸进地中海。

  世界各国海军通过对锡诺普海战的研究,发现木质军舰很难抵御爆破弹的打击,纷纷给军舰包上铁皮或铜皮,并加紧研制全新的蒸汽动力、全金属的铁甲舰。此后风帆类战船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鸦片战役后,清朝原本是有机会跟踪最新军事技术发展的,可什么也没有发生。等到北京沦陷时,英法联军其实已经和1840年的那支英军有了极大的变化。宝贵的十几年被白白浪费,满清终于意识到应该有所改变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