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故事 > 成语故事 > 正文

贪嗔痴(贪嗔痴对应的是哪三道)

贪嗔痴(贪嗔痴对应的是哪三道)

贪嗔痴什么意思?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贪嗔痴在佛教文化中被称为是三毒,因为这是三种心病。而这三种心病一旦发作,就会引发熊熊烈火焚烧的炙热之苦。

扩展资料:

佛认为,人类的种种苦难(如烦恼、争斗等)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欲心、怒心、愚痴心,即所谓“三毒”。是人类身、口、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

佛陀教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怒心、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

戒,是道德的有轨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慧,是对于生命以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知,从而对治愚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贪嗔痴

贪嗔痴什么意思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贪嗔痴出处于佛教,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贪嗔痴这三者既有并列的相关性,也有相生的因果性。并列的相关性是说:贪嗔痴是烦恼的三种状态,三者的本质都是烦恼。相生的因果性是说:痴是一切烦恼的本体,贪和嗔不过是这个本体面对外界刺激的两种不同属性的"反应"而已——痴是因,贪嗔是果。嗔的来源是苦受,而苦受往往是由乐受转变成的,贪心炽盛时,人的觉知能力是负数,因为内心一直沉溺在贪毒带来的虚假刺激中飘飘欲仙——所以贪心生起时容易被骗。百度百科——贪嗔痴

如何超越贪嗔痴?有没有具体方法?

介介介,介贪和痴中间那字念啥样??不认识。

什么叫“嗔”什么叫贪嗔痴慢疑

贪、嗔、痴、慢、疑,就是你妄想、执著、追求,要神通,而神通不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