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故事 > 成语故事 > 正文

江湖丛谈(江湖丛谈百度云)

江湖丛谈(江湖丛谈百度云)

读书笔记037 连阔如《江湖丛谈》

江湖者,民间也。江海湖泊,坑洼沼泽,形形色色,各有其存亡之理;士农工商,金皮彩挂,三百六十行,各有其门里乾坤。自古以来,中国人信奉“耕读传家“,所谓:“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尊卑之故,我们更多注重“读书耕田”,除此之外,很多行业虽无处不在,但留存记录却少之又少。如一些社会底层艺人的生活,纷繁万象,惜乎或囿于行规所致,或囿于艺人文化水平所限,流传寥寥;而文人即使想记,奈何又不知其中门道,只能望而生叹。连阔如先生弥补了这个缺憾。连先生是江湖人,评书界的大家,在20世纪30年代末,在北京伯力威广播电台播讲《东汉演义》,有“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连阔如“之美誉,且经历了早期的,撂地演出阶段。在当时艺人之中,连先生是文化水平较高的,而且虚心好学,难能可贵的是具有自觉地收集和记录江湖艺人生活生存的这种意识。书中内容俱为连先生身临其境掌握的***手感性材料,对许多社会现象作了生动的写照。揭露了某些危害社会的江湖行当的黑幕和手段,让人看到了我们不熟悉的一个广阔的世界。个人之于社会,如草木之于大地。什么样的土壤,自然就会生发出什么样的草木。看这本书,除了好奇,更多的是感慨。江湖有五花八门,五花: “老荣”,偷窃的小绺;“老渣”,贩卖人口的;“老柴”,捕盗捉贼的;“老月”,赌博开场的;“老合”,走闯江湖的。? 八门: 金门,算卦相面的;“皮门”,卖药的;“彩门”,变戏法的;“挂门”,打把势卖艺的;“评门”,说评书的;“团门”,说相声的;“调门”,卖假东西的;“柳门”,唱鼓曲的。这五花八门的人物,在我国的社会中都有一种特殊的技能,各有其行业的规则,所谓“盗亦有道”。连先生揭开了这个地下世界的小小一角,让我们看到了迥异于我们平时生活的或奇幻或卑劣或心酸。江湖艺人经常说的四个字是“万象归春”,“象”和“春”都是生意人的术语。“象”指的是“样儿”,比如唱戏的、变戏法的、唱小曲儿的、练把式的……有多少样儿就叫有多少“象”。江湖中的生意是无数的,所以就以“万象”包罗一切。生意人把乐儿称作“春”,每行生意都离不开插科打诨、逗笑取乐儿,所以有“万象归春”之说。其实,只不过是社会的大环境下,人为了生存或生活,展现的不同人性而已,岂有他哉!

《江湖丛谈》到底是不是连阔如先生写的?

云游客写的

江湖丛谈称:江湖丛谈

类别:曲艺

云游客著。北平时言报社民国二十五年(1936)出版。书分三集,总计三十万字。

作者即评书演员连阔如,以身临其境所掌握的***手感性材料,详细介绍了清末民初以来江湖诸行的行规、活动方式及北方一些大中城市旧式娱乐场所的沿革,披露了某些危害社会的江湖行当的黑幕与手段。其中相当篇幅涉及了当时广泛流行于北平、天津等地的丰富多彩的曲艺艺术,如评书、大鼓、相声、坠子、数来宝、竹板书等,分别对这些说唱形式的渊源、流派、演出状况给予阐述;细致描绘了茶馆、书场等各类曲艺演出场所;展示了一大批深有影响的曲艺演唱家,如评书艺人群福庆、刘荣安、田岚云、哈辅元、玉广昆、老云里飞、陈荣启,大鼓艺人白云鹏。相声艺人穷不怕(朱绍文)、万人迷(李德饧)、焦少海、常连安、常宝堃,竹板书艺人关顺鹏等,评介了他们的艺术造诣、演唱特色及拿手书目;记录了一系列如拜师、请支、盘道等曲艺艺人的行规。该书为曲艺史尤其是评书史、相声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可资参考的材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