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故事 > 成语故事 > 正文

冒天下之大不韪成语故事出处及成语意思详解

冒天下之大不韪成语故事出处及成语意思详解

  [成语拼音]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

  [成语解释]冒:冒犯;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典故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公元前712年,同为周宗室姬姓的郑国与息国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了矛盾,势力弱小的息国很不冷静,竟派兵攻打强大的郑国,结果大败被实力强大的楚国渔翁得利给灭掉。人们分析息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出兵而导致灭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故事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